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辽宁省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辽宁省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60%多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取决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而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只能依靠教育,只有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的农业生产专门人才,才能把繁重的农业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现代化。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只能从事附加值低的、科技含量不高的简单劳动,对于科技含量高的复杂的劳动则不能胜任。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土地流转的加快,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当前农村劳动力质量远不能适应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董立民,2003)。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需要更多具备更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熟练掌握一定技能的工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技能,为增收渠道的畅通创造必要条件,为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直接的动力,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计。 二、辽宁省农村教育的现状调研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了以大力推进“三教统筹”(普通教育、教育、成人教育)与“农科教结合”(农业、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业教育走到前列。1981年辽宁省省委和省政府批准了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发展农村教育,要采取控制普通高中发展,有计划地将一部分普通中学改办成农业中学,鼓励农村社队和城镇各部门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中学;城乡普通中学要创造条件,开设技术选修课。虽然近年来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加强,从2012年全省农村初中专任教师技术职称与学历结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高级为3.57%,中学一级为46.43%,中学二级为38.69%,中学三级为8.93%,未评职称为2.38%,主要还是以中学一级和二级为主。

从办学条件来看,2012年全省农村学校的生均校舍面积为1.34平方米,比2001年减少了0.14平方米,2012年农村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率、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和音乐器材配备达标率分别比2001年增加了16.67%、13.33%、33.33%、33.33%和10.00%。 三、辽宁省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任老师数量不足

从生师比来看,过高的生师比反映出教师数量和教育经费不足,较低的生师比则表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较大,教育素质较高。

辽宁省农村学校的专任教师量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农村初等学校。生师比降低,办学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高中的学校规模变小,农村初中的师资情况更令人担忧。从以上分析可知,农村高中阶段和农村教育的规模继续急剧扩张,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非常突出,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学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教师流失较为严重,数量缺口较大,急需补充。

(二)专任教师学历较低

学历反映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是从事一定层次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应具备相应的学历,要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为大学专科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为大学专科以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为大学本科以上。不具备相应学历的教师应申请并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从而达到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从2010年到2012年,辽宁省农村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了一定提高。从数据来看,辽宁省教师学历水平离教师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专任教师学历普遍还偏低。

(三)校舍面积不足

国家规定生均校舍面积的最低标准为小学6.5平方米,普通中学为7.8平方米。2010年辽宁省农村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为5.66平方米,近年来有所改善,到2012年生均校舍面积增加为6.46平方米,基本接近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均校舍面积最低标准6.5平

方米;2010年省农村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为3,25平方米,2012年省农村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为5.05平方米,低于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均校舍面积最低标准7.8平方米;2012年省农村高中生均校舍面积为13.99平方米,高于以上标准。由以上数据可知,全省农村初中和初中的生均校舍面积不足,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乡镇学校,生均校舍面积更少,因此在财政方面应有针对地加大投入。

(四)教师待遇较低

农村教师队伍的薄弱和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较低。农村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纷纷要求改行,或到发达地区任教,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外面的分不来,里面的留不住,这就造成农村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整体素质无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低,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经费来源有限,而另一方面,当地政府的领导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待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无疑会影响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不高,会降低教师对自己的热爱程度,责任心变差,甚至可能离开教师岗位。农村教师转岗或者流动到发达地区的很多,这样造成农村教师师资的大量流失,而现有的教师又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直接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辽宁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探讨 (一)确立正确发展方向,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

农村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立足当地、面向全国与世界,全面发展为基础,突出特色为重点。目前,明确和调整农村学校培养目标的中心是围绕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职教和扶贫相结合,培养面向广大农村的掌握一定现代化农业科技、能够劳动致富的新一代农民,培养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二、三产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和素养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课程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合理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应紧紧围绕专业需要,同时也要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建立适合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师资条件、不同场地设备、不同就业途径、不同工作岗位要求的课程结构系列。

(二)加快院校实习基地建设

生产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在提高农职学校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为主体建立稳定的操作能力培养基地,同时,在校外选择管理好、效益高的企业作为实践技能培养的实习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组建“一体化”教室,校内模拟实习场所和校内实习基地是根据教学计划,模拟现场岗位实践,配置相应的实验、实习设备,对学生进行系统技能训练的场所,加强对这两个场所的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实验室实习条件,加强软硬件建设,以保证实验课和实践技能的质量。

辽宁省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辽宁省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60%多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取决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而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只能依靠教育,只有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的农业生产专门人才,才能把繁重的农业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em992w1gm17c19373fh7l7tx29yiq00g2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