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十二对脑神经-整理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

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5678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 脑神经 Ⅰ嗅神经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1、性质: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分布:

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Ⅰ级神经元)中枢突聚20多条嗅丝(嗅神经) 穿过筛孔和硬脑膜入颅前窝,进入嗅球(II级神经元)嗅束至外侧嗅纹 嗅中枢(颞叶沟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 一部分纤维经内侧嗅纹及中间嗅纹 胼胝体下回及前穿质(与嗅觉反射联络有关)。

3、损伤后的表现:

(1) 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刺激性病变引起幻嗅发作(发作性的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鸡蛋、

烧胶皮的气味),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2) 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时,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同时脑脊液

也可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3) 鼻腔局部病变: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 脑神经 Ⅱ 视神经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1、性质: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2、位置、行程、分布: 损伤后表现:

1. 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有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 2. 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不;

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

3.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4. 视辐射损害:全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见于损伤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损

害出现象限盲,下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上部损害,出现两眼对侧式样同向下象限忙

5. 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

性质 感觉性 进出颅部位 视神经孔 连接脑部位 间脑(视交叉) 功能 传导视觉 性质 感觉性 进出颅部位 筛孔 连接脑部位 端脑(嗅球) 功能 传导嗅觉 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刺激性病变,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枕叶前部受损可引起视觉失认。

Ⅲ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1、性质:运动性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2、位置、行程:

动眼神经起止中脑上丘的动眼神经核,此核较大,可分三部分

1.外侧核:为运动核,左右各一,位于中脑四叠体上丘水平导水管周围腹侧灰质中,发出动眼神经的运动神经 经过红核组成动眼神经 由中脑脚间窝出脑 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 动脉之间穿过, 向前与后交通动脉伴行 穿过海绵窦之侧壁经眶上裂入眶,支配5块肌肉(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2.正中核:位于中线上,两侧E-W核之间,不成对,发出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到达两眼内直肌,主管两眼的辐辏运动;

核:位于正中核的背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的灰质中,发出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神经节前纤维入节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司瞳孔缩小及晶状体变厚而视近物,参与缩孔和调节反射。 Ⅳ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1、性质:运动性脑神经。

2、位置、行程、分布:含运动性纤维,起至中脑动眼神经运动核下端、四叠体下丘的导水管周围腹侧灰质的滑车神经核,纤维走向背侧顶盖,在顶盖与前髓帆交界处交叉,经下丘下方出脑,再绕大脑脚至腹侧脚底,穿过海绵窦外侧壁,与动眼神经伴行,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Ⅵ 展神经(abducent nerve) 1、性质:躯体运动神经。

2、位置、行程:起于脑桥中部被盖中线两侧的展神经核,纤维从脑桥延髓沟内侧部出脑,前行至颞骨岩部尖端,自后壁穿入海绵窦,在窦内沿颈内动脉外下方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

内侧纵束:两侧的内侧纵束,上至中脑被盖,下抵颈髓,紧靠中线,沿脑干下行,与皮质下的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联系,并联系两侧的动眼神经核和对侧的展神经核,完成视听刺激引起头及眼向刺激侧不随意的反射性转动,还接收来自颈髓、前庭神经核、网状结构以及来自皮质和基底核的神经冲动。是眼球水平性同向运动的重要联络通路,它连接一侧动眼神经的内直肌核与对侧的展神经核,同时还与脑桥的侧视中枢相连,而实现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 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

1. 周围性眼肌麻痹(peripheral ophthalmoplegia)

(1) 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

能向上、向内、向下运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调节反射均消失。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

(2) 滑车神经:单纯损害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损害,单纯损害时表现为眼球稍偏上,向外下方运动

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

(3) 展神经: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脑桥小脑

肿瘤或糖尿病等。

2. 核性眼肌麻痹(nuclear ophthalmoplegia)指脑干病变(血管病、炎症、肿瘤)致眼

球运动神经核损害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

(1) 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2) 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 (3) 分离性眼肌麻痹

3. 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1)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表现双眼向

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外展,伴单眼眼震。辐辏反射正常。双侧内侧纵束受损,出现双眼均不能内收。

(2)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表现两眼同侧

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刺激前庭,患侧眼球可有正常外展动作,辐辏反射正常。

(3) 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经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

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也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4. 核上性眼肌麻痹(supranuclear ophthalomoplegia)中枢性眼肌麻痹,指由于大脑皮质

眼球同向运动中枢、脑桥侧视中枢及其传导束损害,使双眼出现同向注视运动障碍。

(1) 水平注视麻痹:①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表现双

眼向病灶侧共同偏视;刺激性病变:向病灶对侧偏视;②脑桥侧视中枢:位于展神经核旁附近的副展神经核及旁中线网状结构,发出的纤维到达同侧的展神经核和对侧的动眼神经内直肌核,支配双眼向同侧注视,并受对侧皮质侧视中枢控制。

(2) 垂直注视麻痹:上丘是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的皮质下中枢。上丘病变时可引起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上丘上半病变时,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帕里诺综合征,常见于松果体区肿瘤;上丘刺激性病变可出现发作性双眼转向上方,称动眼危象。下部损害,可引起双眼向下注视障碍。

(3) 特点:双眼同时受累,无复视,反射性运动仍保留。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两侧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辐辏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枕叶纹状区——顶盖前区——动眼神经正中核——两眼内直肌(辐辏反射)

调节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枕叶纹状区——顶盖前区——动眼神经E-W核——瞳孔括约肌、睫状肌(调节反射)

眼交感神经通路:下丘脑(1级神经元)——C8-T2侧角的脊髓交感中枢(2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纤维经胸及颈交感干至——颈上交感神经节(3级)——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至——上睑板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及汗腺和血管。

Horner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性质:混合性神经,含2种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2、位置:

(一)感觉神经纤维 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内以躯体感觉神经纤维为主,这些纤维的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的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3、行程:

(1)眼神经:由三叉神经节发出,穿行海绵窦外侧壁,位于伴行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的下方,展神经及颈内动脉的外侧。在入眶前分成三终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然后穿硬脑膜,经眶上裂入眶。(接受来自颅顶前部头皮、前额、鼻背、上睑的皮肤及鼻腔上部、额窦、角膜与结膜等处的粘膜感觉) (2)上颌神经:(分布于眼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上唇、上颌牙齿和齿龈、硬腭和软腭、扁桃体窝前部、鼻腔、上颌窦及鼻咽部粘膜等)经圆孔入颅。

(3)下颌神经:混合神经,与三叉神经运动支并行,感觉纤维分布于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皮肤、下颌部的牙齿及牙龈、舌前2/3、口底部粘膜、外耳道和鼓膜,经卵圆孔入颅。 三叉神经中枢突:

深感觉——三叉神经中脑核 触觉——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3级神经元)——内囊后肢——中央后回感觉中枢的下1/3区。

(二)运动神经纤维:双侧皮质脑干束——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经卵圆孔出颅——与下颌神经伴行——支配咀嚼肌(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鼓膜张肌。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动。

(三)角膜反射通路: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闭眼反应)。 4.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

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根:分布区感觉障碍,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瘫痪。多合并第7、8对脑神经和同侧小脑损害的体征;

三叉神经分支病变:各分布范围内的痛、温、触觉均减弱或消失;

5.三叉神经核性损害: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表现同侧面部洋葱皮样(上部损害出现口周痛温觉障碍、下部损害出现面部周围区及耳廓区域痛温觉障碍)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而触觉、深感觉保留); 6.运动核: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可伴肌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1、性质:混合性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

(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 (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泌涎核。

(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胞体位于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弯曲处的膝神经节。 (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

(1) 运动纤维:发自脑桥下部被盖腹外侧的面神经核——绕过展神经核——于脑桥下缘临近听神经处出脑

——与位听神经伴行——共同进入内耳孔——在内听道底部——面神经与位听神经分离——再经面神经管下行——在面神经管转弯处横过膝状神经节——沿途分出镫骨肌支、鼓索神经,最后经茎乳孔出颅——穿过腮腺——支配除了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部表情肌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及镫骨肌等。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支配下部面肌(颊肌及口轮匝肌)

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2) 感觉纤维:

味觉纤维:感觉纤维中最主要部分:

膝状神经节(I级神经元)——周围突沿面神经下行——在面神经管内,离开面神经向前行——形成鼓索神经——参加到舌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分支)——终止于舌前2/3味蕾(司舌前2/3味觉)。 中枢突形成面神经的中间神经——在运动支的外侧进入脑桥——与舌咽神经的味觉纤维一起——终止于孤束核(2级神经元)——交叉至对侧(内侧丘系)内侧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3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下部。

(3)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位于膝状神经节,接受来自鼓膜、内耳、外耳及耳廓的感觉冲动,病变产生耳痛。

(4)副交感神经纤维:脑桥上泌涎核——副交感纤维——中间神经——鼓索神经——舌神经——颌下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舌下腺、颌下腺的分泌 岩浅大神经——翼鄂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泪腺 3、损伤后的表现: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 (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面神经核及核以下的周围神经。 1.面神经管前损害:

(1)面神经核损害:周围性面瘫+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脑桥,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2)膝状神经节: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听觉过敏(镫骨肌神经受累)+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外耳道疱(Hunt syndrome)

2.面神经管内损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唾液腺分泌障碍(面神经管内鼓索神经受累) 如还伴听觉过敏(镫骨肌神经以上) 3.茎乳孔以外病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Ⅷ 前庭蜗神经

1、性质:特殊感觉性脑神经,含有传到平衡觉和听觉的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分布:

(2)蜗神经:传导听觉。其双极感觉神经元胞体在内耳部耳蜗的蜗轴内聚集成蜗神经节。 ①周围突分布于内耳螺旋器上的毛细胞;

十二对脑神经-整理版

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5678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脑神经Ⅰ嗅神经Ⅰ嗅神经(olfactorynerve)1、性质:特殊内脏感觉纤维2、位置、行程、分布: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Ⅰ级神经元)中枢突聚20多条嗅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elg224yj74n25q6ny0j2r4yi9c8on003x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