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哲学讲义(草稿).docx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哲学讲义

第一讲 哲学入门

第一节 游泳须在水中学

哲学一向以抽象和难懂著称, 但事实上哲学并不抽象, 也并不难懂。 问题在于记载哲学的文献一般被不了解哲学的人阅读, 因此才产生了这样的印象。 诸位有喜欢游泳吗?你们觉得游泳抽象而且难学吗?

但是如果游泳课不在游泳池里上, 而是老师和学生都正襟危坐, 老师在黑板

上写下一些命题,比如: “两腿交替打水,同时两手交替划水,腿部打水和手部

划水的频率之比为 6:1”,或者:“在水中应当闭住呼吸” ,或者:“身体应保持 放松,令其漂浮于水面” 。将这些命题系统化、理论化之后,关于如何游泳这个

问题足可以写成堪比任何哲学著作的大部头。 那么如果让一个不会游泳, 甚至都 没见过别人游泳的人来阅读一下这部著作,他会有何感想哪?

这就是哲学抽象和难懂的原因了, 迄今为止你们对于哲学知识的学习, 都好似是不会游泳者在岸上阅读关于游泳的书籍。 若真要学会游泳, 书本上的知识至多只能做个参考, 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虽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下水的勇气和不怕呛水的觉悟,还有就是自己一定能学会的信心。

第二节 破相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曾经知道, 现象和本质是一对基本的哲学范畴。 1

而且我们也都以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个情节印象特别深。说的是有一次曹操的手下暗示曹操代汉自立, 曹操慷慨激昂的说了一番话,明确表示要以周公为榜样, 自己的志向只是为国家讨贼立功, 死后墓碑上若能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平生愿足矣。《三国演义》在此引了一首诗: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2

1

马克思主义说:“所谓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所谓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其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首先,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而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其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在客观事物

的发展过程中, 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是经常变化的, 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具体形态。 最后,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由于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形 之于外,千差万别且多变易逝,所以它比本质丰富、生动;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深藏事物内部且相对稳定,所以它比现象单纯、深刻。 其二,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表现为二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要从特定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总是反映着本质的,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脱离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 2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shī)。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首 用了两个典故: 一是周武王死后, 任的周成王尚未成年, 周公作 周成王的叔叔 政 佐、 大 独 ,很多人都 周公会 位, 但成王成年后周公却将王 主 交 成王, 成 千古佳 ; 二是西 末年, 王莽曾是有名的道德君子、受世人敬仰,但最后却 帝位、天下大乱,成 史上乱臣 子的典型人物。我 用以前学 的 象和本 的知 来分析 两个人: 周公大 独 是 象, 政于成王是 象,品德高尚是本 ;王莽 恭下士是 象,代 自立是 象,狼子野心是本 。

但我 ,能 做 的分析, 并不 明分析者知道了 象和本 之 的 系和区 。甚至可以 ,把 象和本 挂在嘴 的人, “ 象”的概念都未必能掌握,更不用 掌握“本 ”的概念了。如果将哲学的学 比于学 游泳的 , 象就是“水面”而本 就是“水”,破开水面下到水里便是最 重要的第一步,我 称之 ——破相。

第三 和真 的区

1981 年,希拉里 ·普特南( Hilary Putnam)在他的《理性,真理和 史》 (R 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 中, 述了关于 “缸中之 ”的:“一个人(可以假 是自己) 被科学家施行了手 , 他的 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 放 一个盛有 持 存活 养液的缸中。 的神 末梢 接在 算机上, 台 算机按照程序向 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 。 于他来 ,似乎人、物体、

天空 都存在, 自身的运 、 身体感 都可以 入。 个 可以被 入或截取

(截取掉大 手 的 ,然后 入他可能 的各种 境、日常生活) 。他甚至可以被 入代 ,‘感 ’到他自己正在 里 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一个人被邪 科学家施行了手 , 他的 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 放 一个盛有 持 存活 养液的缸中。 的神 末梢被 接在一台 算机上, 台 算机按照程序向 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 ??’ ”有关 个假想的最基本的 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 种困境之中?” 3

《黑客帝国》以大胆的想象力将“缸中之 ”的假想又推到了极限:也 我

所 的 世界只是大型 算机模 出来的虚 景。当我以 看到你 、

甚至摸到你 的 候, 我 本体也 是在相隔万里的两个玻璃瓶当中, 会相遇。

一生也不

些“奇 怪 ” 的作者并不是真的希望你 相信自己只是液体中的一个 子、或者是被 算机 养的一群奴隶。他 只是想教 你真正了解“ 象” 个 的意 —— 的 ,你目力所及的一切 4,都只配称之 “ 象”,因 些 象全然是你的大 造出来的。 想象一下你自己做梦的情景, 在梦里你会将所 到的一切都当作是真 的, 因 你忘 了那些梦境只是 象; 同 的,在你最清醒的 在, 当你将周 的一切当作真 的 候, 你依然忘 了所看 的一切只不 是 象。在 里我 必 定 三个概念, 以避免在今后的 述中 生歧 :

1、 梦境:睡眠中呈 的 象。梦境是大 制造出来的。 2、 :清醒 呈 的 象。 同 是大 制造出来的。

3

引自 /topic.php?gid=138026&tid= 4

具体而言,就是你眼睛看到的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的一切。

3、 真 :没有大 参与其中的世界的本来面目, 有 我 称之 “客 ”。真 是你从未 的世界, 因 你所 的只可能是大 制造出来的景象, 你只是一直 将 当作了真 了。

第四 明”:

关于 和真 的三个 明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 明 和真 的区 。分 是“ 色的 明”、 “倒像的 明”、“立体感的

· 色的 明

看一看我 周 个色彩斑 的世界, 天、白云、 草、黄花。我 都

会相信,我 所看到的 色就是 些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色盲 5看不 些 色,他的眼中只有黑白灰三种 色。但是我 : “看不 些 色是色盲的生理缺陷造成的,即便全世界的人都是色盲,真 的世界依然是彩色的。”但事 真是如此 ? 的 , 色只是一种 象, 言之 色是我 的大 制造出来的 西。 6

假 你有一种特异功能, 不同重量的 西在你看来会呈 出不同的 色, 如 1 公斤以下的 西是 色, 1~2 公斤是橙色,等等。 ,你只需要看一眼就 能知道一个物体的大致重量,甚至能根据暗 或深 的差 做出更准确的估 。也 你 在有三个 : 1、如何能做到 不同重量的物体呈 出不同的 色?

2、我 如何能知道不同 色就代表了不同重量? 3、一眼就知道物体的重量 我 有什么意 ? 了解 3 个 ,我 来假 另一种“特异功能”, 种“特异功能” 令光波的不同波 在我 眼中呈 出不同的 色, 我 只要看一

眼就可以知道一个物体 出的光波波 大致是多少。 同 有三个: 1、如何能做到 不同光波波 的物体呈 出不同的 色? 2、我 如何能知道不同 色就代表了不同光波波 ? 3、一眼就知道物体的光波波 我 有什么意 ?

关于第一个 有两种流行的 法,第一种是“神的奇迹”、第二种是“ 化 ”。按照 化 ,所有的 色并不是一起登上舞台的,从只能区分有光和无光(此 只需要黑和白两种 色),到能 区分光的 弱(此 需要不同程度的灰色, 色增加到 3 种),到能 区分暖色和冷色( 色又增加了两种,也 当 所有的暖色,比如 橙黄都呈 色;所有的冷色,比如青 紫都呈

色)??直至逐一的把 有的每种 色都 化出来, 我 可以 在未来也 会 化出新的 色。 关于第二个 , 其 在近代以前我 并不知道不同的 色代表了不同的波 , 所以 一点其 是无关 要的, 重要的是第三个 。 直 上,你很 理解不同的波 呈 出不同的 色有什么意 。 下面是我从 化 的角度做的一番推 :

我 的功用是 我 用“看”的形式达到以下目的: 1、 找 食; 2、避免危 。假 在地平 出 了一片 林或者一个湖泊, 如果没有色感, 我

5

色弱也称为色盲,本段所说的色盲是指完全不能分辨颜色的人。 6

有的同学会说,颜色是我们的大脑对光的不同波长的反映,波长是客观的所以颜色也是客观的。这里有 两个问题: 1、波长是否是大脑制造出来的; 2、颜色是否是大脑制造出来的。打个比方,有一个弹簧秤, 不同重量的东西挂上去就会反映出不同的读数。我现在说: “弹簧秤上的刻度都是人刻上去的。 ”我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被称量物的重量是人造的,也不是说弹簧会被拉伸多少的长度是人造的,我指的仅仅是弹簧 秤上的刻度是人造的。只要你愿意,可以把刻度刻成均匀的,也可以刻成不均匀的,可以间隔 1 毫米也可 以间隔 2 毫米。

严格的来说,完全不能分辨颜色的人称为色盲,不能辨别部分颜色的人称为色弱。但日常用于中往往将

眼前的世界会变成一片灰蒙蒙, 远处的树林或湖泊根本无法靠视觉来分辨; 一旦有了色感,我们就可以在一片荒芜的黄色中清晰的分辨出远处的一团绿色或者蓝 色。在灰色的世界中出现某一个色彩, 应该是我们的某一个基因突变后产生的特异功能,而一旦这个特异功能在生存中体现了优势, 那么这个特异功能的基因就

有希望在他的后代中保留下来。

7

哲学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你如何保证你眼中的颜色和别人眼中的颜色是一样的哪?也许我眼中的红色恰恰是你眼中的蓝色, 而我眼中的蓝色恰恰是你眼中的红色。一个很有趣的假想是, 我喜欢蓝色而你喜欢红色, 但实际上我们喜欢的是同一种颜色,只是我是在天空上看见这种颜色,而你是在草莓上看见这种颜色。我想这是完全可能的, 颜色之间彼此也在做着激烈的竞争, 哪一种颜色更能吸引我们的目光,哪一种颜色可以为我们的生存增加哪怕万分之一的生存几率, 那么这种颜色就更有可能在众多颜色的竞争中脱瘾而出。 这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暂时胜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都那么漂亮的原因了, 因为那些不足以引起我们兴趣的颜色被它们淘汰了。 所以,你现在有点明白了吗?所谓颜色不过是一些醒目的符号而已。 其作用和交通指示牌相当,特定的颜色意味着食物、水或者危险,提醒我们加以注意。 事实上交通指示牌的画法并非只有一种, 同样颜色的样态也并非只能如此。 如果你仔细思考的话, 如同设想一个没有交通指示牌的街道一样, 想象一下没有任何颜色存在的世界, 无论你想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那比你眼睛所看到的更接近于世界的本来面目。

·倒像的说明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根据光学的知识, 视网膜上的像所产生应该是倒像 8,但为什么我们却不会有世界颠倒的感觉哪?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就证明提问者一定混淆了现实和真实。

提问者把视网膜想像成皮影戏的幕布, 以为眼睛外面的光射进来打在幕布上,自己作为一个站在幕布后面看皮影戏的小人, 认为幕布上应该是倒像才对。 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先想一想, 摄像机所成的一样是倒像, 但为什么我们在电视机上看到的图像不是倒的哪?

我们的眼睛就好象是摄像机, 而我们的大脑中的视觉中枢就是一个超级宽屏背投电视机。虽然我们的微型摄像设备和微型放映设备距离相差不远, 但中间是用电缆连接的。我们看得不是简陋的皮影戏,而是现场直播的电视节目。

我用摄像机和电视机做比喻的结果, 可能给人这样一种错觉: 摄像机摄录到的画面和电视机放映的画面是一样的, 因此眼睛看到的和脑子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一样的。这个问题会在以后详细讨论,但至少在“颜色的说明”部分我们已经发现,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 脑子对眼睛看到的画面进行过不少有益的加工(添加颜色应该只是方式之一),所以对于两者的一致程度我们应当保持谨慎。

·立体感的说明

大家都应该看过 3D 电影《阿凡达》吧,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镜,电影的画面

7

我猜测最早出现的一种颜色应该是绿色,因为对绝大多数的动物而言植物的叶子是最主要的食物,能够

从灰色中分辨出绿色是极为实用的一种能力。

8

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所有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像。即像的上下和原物的上下是正好颠倒的。

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 9将视网膜上平面的图像,在脑子里形成立体的形象,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天赋。 3D 电影就是利用我们的这种天赋,通过技术手段让左右眼看到略微不同的画面, 大脑被欺骗后的效果就是我们可以欣赏立体的电影画面,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请你们设想这样一种情景: “一个人从小就被关在一个 IMAX 的电影院里,被绑在座位上, 头颈和腿脚都被固定住, 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 只能盯着眼前的电影屏幕。”我担保他会将眼前那些立体的形象当作是真实的存在。我所说的当 成真实存在并非是说他会把电影里的情节当成是真的, 而是指他会把那些立体的人、物体当作是真的存在的,当成有思想的人,当成有质量的物体。

那么让我们依次想象, 一个人被关在普通电影院里的情景, 一个人被关在皮影戏院里的情景,以及被关在洞穴里的情景 10。在普通电影的例子里,虽然他看到的形象不是立体的,但是因为他从未见过立体的东西, 所以也就不知道物体 “应该是立体” 的;在皮影戏的例子里, 虽然那些皮影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真的人或真的动物,但是他从未见过真的人和真的动物,因此也就不会知道“不像” ;最后,在洞穴的例子里, 这个可怜的人将摇曳的篝火在洞壁上照出的模糊不清的影子当成了真实的人和物。

他们当然都很不幸, 因为他们从未见到过真实的世界, 而将虚假的影子 (电影只是一种复杂的影子罢了)当成了真实。那么我们自己哪?从出生的那天起, 我们所见的无一例外是我们的大脑制造出来的 “影子” 中。我们无一例外的将大脑制造出来的那些“影子”当成了事物本身。

若要理解哲学, 你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是, 眼前的一切无论看起来多么真实可信,终究不过是一些影子而已。 这些大脑制造出来的影子与洞穴里模糊不清的影子相比并没有质的差别, 差别只在于我们大脑制造出的影子精致些罢了。 在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存在着比我们大脑所能构造的更为精致的影子, 但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过所以无法想象。 一些自大的人宣称自己所见的影子已经是影子中的极品,不可能有更好的了。 在我看来这就像洞穴里的人们说他们看到的影子已经不可能更好一样可笑。

关于颜色的、 倒像的、立体感的三个说明到此完毕。 我希望听完这些说明之后,所有人都能清晰的认识到: 除了我们所见到的(即我们的大脑所制造出来的)

9

立体感产生的原理大致如下:左右两眼看到的画面并非完全一样,而是有一个角度差的。比如你对着群山

拍一张照片,然后往左面跨一步再拍一张照片,两张照片因为拍摄角度不同必定会有些微的差别。理论上,距离近的山头在两张照片上的差别会比较大,而距离远的山头则差别较小。我们的双眼就是位置略有

不同的两台摄像机,距离我们近的物体在两眼中的成像差别大,而较远的物体差别就会较小。

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实验, 竖起一个手指放在鼻子前方大约 10 厘米的位置, 只用一只眼睛观察,然后突然换另一只眼睛观察,你会发现左眼看到的手指在画面的右侧,而右眼看到的手指在画面的左侧;然后将手指 放到鼻子前方大约 30 厘米的位置, 用两眼交替观察,你会发现两个画面上的手指都在画面的正中, 差别很 小。 10

柏拉图有一个很著名的洞穴比喻: “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 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哲学讲义(草稿).docx

哲学讲义第一讲哲学入门第一节游泳须在水中学哲学一向以抽象和难懂著称,但事实上哲学并不抽象,也并不难懂。问题在于记载哲学的文献一般被不了解哲学的人阅读,因此才产生了这样的印象。诸位有喜欢游泳吗?你们觉得游泳抽象而且难学吗?但是如果游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ejp36z17e6gjog0oh073pit886azp004r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