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和有效方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和有效方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并且首次将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要求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今天,社区建设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概念之一就是“共治”,各界普遍认为“社区共治”代表着中国新一轮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人员的归属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在社会转期的国情下,形成了社区治理的新特点:

1.党和政府的主导性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社区治理以社区居民自治为导向,这并不是说政府不闻不问,而是政府下放权利于社区,社区根据本社区特点逬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制订相关法律政策,培育社区,强化社区服务,鼓励社区参与,组建社区组织,加强社区人员培训等。

2.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社区治理主体是社区利益相关者。社区利益相关者指的是与社区需求和满足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联的个人和组织的总称,包括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等。社区公共事务的属性决定若社区治理存在着主体多元化的特点,社区公共事务是公共产品的组合,它涉及足多个家庭和多个组织的共同需求,是个体诉求的集合,需要建立一种集体选择机制来解决个体需求表达与整合的问题。

3.社区治理内容的扩大化

社区治理的内容涉及社区成员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事关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它包括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保障与社区福利等。要做到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构建社区治理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达成社区事务的良好治理。

4.社区治理的网络化

社区居民以及社区组织之间协调与沟通,凭借合作网络实现社区治理,并最终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各主体通过平等的协商,相互沟通,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社区的文化、卫生、社环境等提供服务。社区治理的网络化弥补的了社区之间的资源短缺,信息不畅的弊端,社区为社区治理主体间的资源的分配,经验的交流,利益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5.治理主体权力运行路径的多元性 社区管理是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国家机器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社区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社区治理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面临着居委会角色定位模糊、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严重不足,社区在相当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共同体困境”。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以下提出三条解决办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集思广益的作用:

(一)明确居委会职能定位,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居委会定位不清直接影响着自治能力的提高。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甚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自治工作的组织者。其主要职能应

该是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居委会应该逐渐理清自己同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关系,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办好社区自己的事务上。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社区中传统的自然关系逐渐消失,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居民之间关系淡漠,缺乏交流。居委会应该支持和鼓励社区内诸如业主、委员会、各种自治团体的发展,也可以鼓励以楼道为单位加强沟通,建立自治组织。社区自治中重要的问题就是居民自治状况,居委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种种如利益、地缘、志趣等方面的关联性,鼓励居民自己组织起来,能够较好地解决社区的组织状况问题。此外,居委会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居民的关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预防和疏导社区内各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发挥基层社区的预警与“安全阀”功能

社会矛盾与冲突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避免的礼会事实。基层社区既是了解民情、民意和民生的窗口,也是社会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社会冲突起到预防、疏导和化解的作用,是维护礼会稳足的“安全阀”。

在社会冲突的预防方面:首先,社区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营建公平、公正的社区环境,满足居民的需求、扩大居民的参与,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其次,社区要特別关注和关怀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寻找礼会资源,解决他们而临的问题;再次,社区要大力发展和扶持社会中间组织,建立居民利益表达的正规渠道,避免无序随意的、非正常渠道的利益诉求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于利益要求的长期压抑造成的突然爆发。例如,社区要支持、组织和协助社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既要作为第三方监督物业公司和开发商的工作,又要作为中间人协调好业主与物业和开发公司的关系。当矛盾和冲突产生时,社区组织又可以充当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以避免局部矛盾扩大化,起到减轻冲突影响的作用。

(三)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治理与服务 近年来,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强化社区高效管理和全面服务,减少管理工作的死角盲区,提升社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新兴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充分调动激发了社区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了一条以社区网格化建设带动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新路径。网格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是以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为重点,寓管理于服务,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网格化社会服务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参与感和幸福感。网格化治理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网格管理员每天上门了解居民的情况,要求网格管理员要成为所在区域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对所负责区域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矛盾隐患清”,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同时做到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

总之,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是一项重大的任务,社区治理发展的好坏与成败直接影响着我国总体发展的程度和居民素质与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社会各成员共同参与,积极探索和实践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理论和模式,同心协力,锲而不舍,才能够取得圆满的结果。

凌五居委 李雪春 2016年3月28日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和有效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和有效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并且首次将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要求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今天,社区建设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概念之一就是“共治”,各界普遍认为“社区共治”代表着中国新一轮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e0kj3iznm05ej31u7y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