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 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 巴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外界环境
淋巴
营养物质: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3.内环境中可以 代谢废物:尿素 尿酸 乳酸等 存在的物质 气体:O2 CO2 等
其他物质:激素 抗体 维生素 组织胺 神经递质
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8.组织水肿的原因:
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
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
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
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2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11.血液酸碱度调节的原理:
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如乳酸): 乳酸 + NaHCO3 乳酸钠 + H2CO3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人的体温:37℃;渗透压:770kPa;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恒温动物,体温不变,则产热 = 散热。
3.酸碱缓冲对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H2O + CO2 由肺将CO2排出
NaHCO3
由肾脏排出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9.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10.O2浓度最高:红细胞;最低:组织细胞; CO2浓度最高:组织细胞;最低:红细胞。
11.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结论: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
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3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推荐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