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诊断中国文明:徐光启和爱因斯坦所见略同
作者: 苏祖祥
来源:《师道》2020年第02期
与西方科学相比,《徐光启评传》指出中国科学的停滞,在于缺乏建立在形式逻辑公理系统上的数学作为基础。爱因斯坦曾经在一封信中说,中国因为其古代贤哲没有发明出形式逻辑和系统实验而赶不上西方的科学成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钱钟书《谈中国诗》)
徐光启(1562-1633),一个与利玛窦一起把《几何原本》翻译介绍到中国的人;一个信仰天主教并且希图以天主教“补儒易佛”的人;一个高度关注农业,把甘薯移植、推广到中国的人;一个用西方天文学知识修正历法的人。在国事日非、君昏臣暗、党争频仍、世风淫靡、士气低沉、人心迷茫的晚明,确实是一个异数,一个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与这片土地和整个时代甚至更长的时段格格不入的人。他的出现,犹如一道划破阴暗夜空的闪电,映照出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万古晦暗。毫不夸张地说,徐光启是一个为我们提供四维时空坐标原点的人。
在精神信仰上,徐光启致力于天主教的本土化,希望以天主教来补充儒学的不足。景教作为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支,早在唐初就传入中国,但却在后来的毁佛运动中也被禁毁。随着葡萄牙在澳门立足,西方传教士纷纷把眼光投向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民众。于是,沙勿略、利玛窦、熊三拔等人开始了他们的传教事业。某种机缘之下,徐光启与利玛窦晤面深谈。徐光启说,传教士的“事天爱人之说,格物穷理之论,治国平天下之书,下及历算、医药、农田、水利等”“无不使其心悦意满,以为得所未有”“余向所叹服者是乃糟粕煨烬,又是乃糟粕煨烬中万分之一耳”。徐光启又是出于什么想法要“易佛”呢?他认为:“奈何佛教东来千八百年,而世道人心未能改易,则其言似是而非也。”天主教之所以能“易佛”,不仅在于它其中贯穿着和科学一样严密的逻辑论证,使其论点有确实性,而且它的“修身”方法切实可行,是“实修”。因而他认为天主教以其“实学”移易玄虚之佛学,是对症下药的。
“宗教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对价值的超越性作一般性的肯定,而且还建构了‘另外一个完善的形而上的世界以安顿价值,然后用这个世界来反照和推动实际的人间世界’(余英时语)。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教徒更能够坚持理念,承受苦难,不怕孤立孤独,不怕默默无闻。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要做到这些就更困难,就需要更强大的内在力量。”(胡平《基督信仰在中国》)
徐光启有一种传统文人所没有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早年,他曾研究诗经,丝毫没有迂腐文人的头巾气,显示出他对美的敏锐的感受力。后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术的研究,他力主到澳门去找葡萄牙人买新式大炮抗击清军,而且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惜没有能够一以贯
诊断中国文明:徐光启和爱因斯坦所见略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