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设计准则是,结构的工作应力不大于材料的允许应力,容许应力法是把计算方面的诸多问题用一个安全系数“K”来解决,虽然计算简便,但显然有不尽合理的因素,故已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所取代。
e)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也称多系数法
脚手架的承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版)之规定,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① 纵向、黄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构件的抗滑承载力计
算;
②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③ 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 ④ 立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2) 构造要求
a) 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的立杆横距、步距,立杆纵距及允许搭设高
度均应符合JGJ130的相应规定。 b)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家小于3跨; ② 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
接均应符合JGJ130的相应规定;
c)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和接且严禁拆
除;
② 作业层上百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应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
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③ 双排脚手间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
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不少于180mm。
d) 脚手架的设置应符合JGJ130-2001(2002版)的相应规定 e) 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①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以加大承力面积;
9
②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
距底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连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③ 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0m。 ④ 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⑤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
接。
f) 连墙件的布置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②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
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③ 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④ 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
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面,并不应大于4m(两步架); ⑤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见下表
连墙件最大间距
脚手架高度 双排 单排 ≤50m >50m ≤24m 竖向间距 水平间距 (h) 3h 2h 3h (la) 3la 3la 3la 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m2) ≤40 ≤27 ≤40 注:h-步距 La-纵距
g)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家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
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加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h)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连墙件的连墙杆或拉盘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
10
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向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②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i)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
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倾斜角应在450-50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j) 落地式脚手架施工及检查与验收必须遵照JGJ130-2001(2002版)
相应规定执行。
3) 安全管理
a)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
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b)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
全技术南定》JGJ130-2001(2002版)的各项规定;
c)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
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县持起重设备。
d) 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
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e)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① 主节点处的纵、横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② 连墙件。
f)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g) 工地临时用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篱等应按现行行业标
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h) 拆搭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
操作人员入内。
(3) 卸料平台
1) 卸料平台须经设计计算,确定结构构件尺寸、计算参数取值应符合相应
标准要求;
11
2) 卸料平台除进行强度计算外,还应进行稳定承载计算; 3) 卸料平台加工制作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吊装; 4) 卸料平台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 卸料平台的限重牌应在该平台附近的明显位置,严禁超负荷运行; 6) 卸料平台每提升一次必须验收一次,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5.3模板工程
(1) 一般规定
1) 模板及其支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
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测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
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进进行处理;
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模板工程施工前、应按照工程结构形式,现场作业条件及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制定相应的模板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绘制模板设计施工图、支撑系统布置图、细部构造大样图; 2) 按模板荷载组合效应,对模板和支撑系统进行验算; 3) 制定模板工程安装及拆除的程序和方法; 4) 混凝土的浇捣方法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 5) 冬期施工保温措施及其管理; (3) 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
1) 立柱底部应垫实木板,并在纵横方向设置扫地杆;
2) 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能够承受上层荷载,当楼板强度不足时,下层的
立标语不得提前拆除,同时应保持上层立柱与下层柱在一条垂直线上; 3) 立柱高度在2m以下时,必须设置一道大横杆,保持立杆的整体稳定性,
当立杆高底大于2m时,应设置多道大横杆,大横杆步距为1.80m。 4) 满堂红模板支柱的大横杆应纵横两个方向投置,同时每隔4根立柱设置
12
一组剪刀撑,由底部至顶部连续设置。
5) 立柱的间距由计算确定,但使用扣件材料时,间距一般不大于1.0m,立
柱的接头应错开不在同一步距内和竖向接头间距大于500mm。 6) 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应在支架的两端和中间部位与工程结构进行连接。 (4) 模板工程施工安全监理要求:
1) 安装模板时,安装人员必须站在操和平台或脚手架上作业,禁止站在模
板、支撑、脚手杆上、钢筋骨架上作业和在梁底模上行走。
2) 安装模板必须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模板设计应考虑安装、拆除、安
放钢筋及浇捣混凝土的作业方便与安全。
3) 单片柱模吊装时,应采用卡环和柱模连接,严禁用钢筋钢代替、防止脱
钩,待模板立稳并支撑后,方可摘钩。
4) 安装墙模时,应从内、外角开始,向相互垂直的二个方向拼装,同一道
墙(梁)的两侧模板采用分层支模时,必须将下层模板采取可靠措施固定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模板安装。
5) 模板拆除必须经工程负责人批准和签字及对混凝土的强度试验单进行确
认。
6) 非承重侧模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N/mm2,并保证棱角不受损坏
的情况下进行。
7) 承重模板的拆除时间,应按施工方案的规定,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
土强度要求下表
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梁、拱、壳 悬臂结构 ≤2 >2,≤8 >8 ≤8 >8 -- ≥50 ≥75 ≥100 ≥75 ≥100 ≥100 8) 模板拆除顺序应按方案的规定顺序进行,当无规定时,应按照先支的后
拆或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物理 模板的顺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