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16)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16)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16) 大安法师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

[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一段。下面就是法藏比丘禀告世自在王佛来宣说经过五大劫思维所成就的四十八大愿。从前面讨论我们可以了知,四十八大愿成立的过程是不可思议的。它包含着法藏菩萨出家之后所发的大菩提心的功德,尤其是含摄着世自在王佛为代表的十方诸佛在果地上的加持。那么这个四十八大愿就是《无量寿经》的核心呀!甚至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核心!因为它集中地体现出十方三世诸佛度化众生之出世本怀,他的义理境界是含摄着法界甚深的奥秘。四十八大愿也是十方诸佛共同参与加持的杰作,是故这个《无量寿经》也就成为十方诸佛所护念经。那么在讨论四十八大愿之前,我们得有几个背景知识要有所了解:第一就是这个发四十八大愿的时候,法藏菩萨的身份、地位,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他不是一般凡夫的发愿,象我们这些人发愿,都是虚妄心在发,发了之后过几天觉得不行了,他又后悔,他会转化,他会修改,甚至发了之后就也不放在心里,那就是虚的了,那就靠不住了。所以我们要了解法藏菩萨发愿的时候他已经就是一个登地的圣人。历来的注经家对于法藏菩萨发愿的地位有种种不同的观点,我们看《无量寿经义疏》,净影慧远法师,他所判的是二重发心。二重发心他说这个法藏比丘以国王的身份,当时闻世自在王佛讲经说法,寻发无上正真道义,这时候他是最初的发心,这时的发心还是地前的世间发心。那么到了后来法藏比丘出家之后,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他就到世自在王佛那里禀告赞叹佛的一个偈颂,说那个偈颂完了之后,他又说我发无上正觉之心,这时候的表白就是地上出世间的发心,他是分为这两重发心来加以诠释的。那么我们看昙鸾大师陈述龙树菩萨的一个观点,所判设的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所就已经悟无生法忍,这时候他的地位是圣种性。圣种性在这个佛经里面常常讲六种种性:习种性属于十住位,性种性属于十行位,道种性属于十向位,这是三贤位。圣种性就是十地,十地菩萨,再加上等觉性和妙觉性,一般分为大乘菩萨的六种种性。那么这个昙鸾大师在讲是圣种性,也就是十地菩萨的发心。那么从无生法忍来看,一般我们这个大乘经典也分为五种忍,它也有这种位次的相应的对照,第一是伏忍,三贤位称为伏忍,信忍属于初地、二地、

三地,柔顺忍属于四地、五地、六地,无生法忍属于七地、八地、九地,那么现在所说的无生法忍就是这个七、八、九,这样地位的菩萨所发的誓愿。那么如果我们随一般讲法藏菩萨这次发愿是八地菩萨的身份,八地菩萨身份他就能够作到无作妙用,离开一切心意识,所有的功德契入到无量。那么这个八地菩萨所发的愿,它就是实相心发出来的,不是凡夫的虚妄心发出来的,所以它有真实的内涵在里面。那么这还只是从这一期的应化来说,就是从因向果来表述。那么我们进一步来思惟,法藏菩萨它是不是就是仅仅十劫以前所成就的一尊佛呢?莲池大师在《疏钞》里曾经有种讨论,这个十劫以来所成就的佛也是一期的应化,克实而论这个阿弥陀佛是尘点劫又尘点劫,早已实存的一尊古佛。如果从迹门来看,迹相来看,是从因向果;如果从它的本门来看,可以说是从果向因。如果是从果向因的这样的一种理解,四十八大愿所发的,法藏菩萨那就属于大不可思议的,它完全是现量亲证诸法的实相,然后彻底了达十方无量众生的根机,契理契机的从他的空性实相,受大慈悲心的驱使,所发出的大悲愿海,所以它叫真实的大愿,这是要了解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这个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它是超世无伦啊!在五大劫当中,这位法藏菩萨是选择摄取,称为超发无上殊胜之愿。这个超不仅是超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甚至超过诸佛的大愿,所以我们看那个《后出阿弥陀佛偈》里面,就说“发愿逾诸佛,

誓二十四章”,所发的愿是超越诸佛的大愿。那么这样我们来看法藏菩萨在五大劫思惟当中,是对十方无量刹土的这种善恶、粗妙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对于恶的、粗糙的加以拣选,就是摒弃,对于一些精华的都加以摄受。当看到他方世界是七宝为地种种无尽的庄严的时候,它都把这些融摄在他愿里,它的刹土,也要七宝为地,所有的树也是七宝的,所有的宫殿楼阁也是七宝的。当他看到它方世界,各种水呀、鸟呀、树都能讲经说法的时候,他也把这个选择过来,西方净土的所有的依正二报都能讲经说法了。当他考察他方世界的净土有三恶道充满的时候,所以他又悲心建立‘国无三恶道愿’,来摒弃那些不好的东西。所以所发的大愿、所说的刹土是无上殊胜,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二点。第三点,就是四十八大愿愿目的数量,这个我们也得要有所了解。四十八愿是在我们这个魏译本,就是康本,还有唐译本《无量寿经如来会》是四十八大愿,这个愿目的数量以及内容大同小异,非常接近,然而在汉译本和吴译本,这两个译本当中是二十四愿,愿目简略,但条理就不是很通畅,宋译本是三十六愿,比汉吴两译多,但是跟四十八大愿相比也有很多愿的意思有所缺乏。所以相比较而言就是康僧铠的这个本子四十八大愿是最为精要的,条理连贯,愿项具足,文义完备。所以历来的注经家都选择这个康本来注解,乃至于中国净土宗祖师都流通这个《无量寿经》,这从四十八大愿的翻译这样的内容

来看,也是有充足的道理的。但同时我们要了解到,阿弥陀佛是从他的悲心佛心里面发出来的,佛心是超越数量的,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一多相即的,都含藏着不可思议的功德。尤其是它在事相上是面对救度九法界众生来发愿,众生根机无量,众生种类无量,众生烦恼无量,所以发的大愿救度的数目也是无量的。所以我们不要机械地认为阿弥陀佛只是四十八大愿。那么只是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无尽的愿目当中选择了跟娑婆世界相关的、有利益的这样的愿目加以介绍,所以数量本身也是一个不相应行法,是随顺世间的数量说四十八,也只是一个假名字而已。那么这个应该说阿弥陀佛的大悲愿的数量是无限的,在无限的愿目当中说出了四十八大愿。这是我门要了解的这个意思。第四呢,就是这个四十八大愿的分类。分类,净影慧远法师在《无量寿经义疏》里面,他把四十八大愿的义理从类别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摄法身愿,摄法身愿这是阿弥陀佛来庄严自己法身功德的,像“光明遍照十方愿,寿命无量愿,十方诸佛称名赞叹愿”,这是他有三愿是摄法身愿的。摄净土愿有五个愿来庄严依报的净土的。其它的四十愿都是摄众生愿。摄众生愿如果再细分,可分为摄凡夫众生愿和摄圣众菩萨愿。摄凡夫众生愿,又分摄净土的凡夫众生,(就是凡圣同居土的天人),还有他方世界的凡夫。那么摄圣众愿有摄西方净土圣众愿,有摄他方世界的圣众菩萨愿。它又可以细分这个,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16)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16)《佛说无量寿经》讲记(16)大安法师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好,先看这一段。下面就是法藏比丘禀告世自在王佛来宣说经过五大劫思维所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daee4ajoi0zdc523xwm17c19373fh00gp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