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混合所有制推进中的一些误区和问题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混合所有制推进中的一些误区和问题

中央推混合所有制,显然有两重目的:一是引入更制衡、更有机、更创新、更能进化、更市场化的制度及制度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常说的机制体制创新;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既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实现国有资本的放大、引领、带动、驱动效应最大化。也因此,中央对混合所有制的思考从体制高度和资本高度展开。我们必须理解,在资本层面,不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把国企做小,也不是简单意义上将国有资本总量做大,而是让国有资本在高杠杆点、高敏感点、高价值点、高驱动点、高创新点上精准布局,驱动中国经济向好、向上、向优,绝不是一混了之!

一、混合所有制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可是,在混合所有制的推进中,出现了一些中央不愿意看到,各地也很迷茫的问题:第一,混合所有制仍然脱离不了私有化嫌疑。从中央到地方,屡次强调本次混合所有制既不是、也不能办成私有化,而在很多地方,却真的搞成了新一轮私有化。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极大,隐患极大,尤其是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经在酝酿。第二,混合所有制混了资本但缺少机制创新。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反向思考一下,引入民资就一定能激发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吗?只有民企才懂现代企业制度吗?民企进入国企马上就能树立现代企业制度吗?如果不是,这个神秘的现代企业制度到底藏在哪?第三,混合所有制没有真正引入稀缺的资源。企业家们、高级管理者们、已经完成了一定的社会财富积累的人们,可以通过股改等形式搭上混合所有制的顺风车。但是真正稀缺的,比如拥有卓越创新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平等的机会。这是此轮混合所有制最大的问题。第四,混合所有制带来的管控能力下降问题。多地国资委发现,混合所有制之后对国企的监管力、控制力急速下降,管控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二、为何混合所有制好经念歪?基于这几个问题必须深入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混合所有制的好经被念歪了?

1、国有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流失纵观各地的国有资产评估,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国有资产中的隐形价值、根本性驱动力并未得到充分评估。评估一般只针对实物资产,而无形资产、人文资产、原产地印象、保密配方、行业地位、独特要素占有、独特资源占有、历史形成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大量无法直接评估的特殊资产,都未能得到充分评估。即使是高度市场化的上市公司,其市值表达也有充分不充分的问题,还有各类无形资产、未充分表达价值资产的扭曲因素,不能简单的认为市值就等于公司资产。因为无形资产的存在,很多看似郎情妾意的混合所有制,也不过是“无利不起早”——本该是国有和民营资本搭伙求财,用创新来赚钱,结果变成了民营企业利用国有资产评估中的漏洞和信息不对称,演变为占便宜式合资合作。有人说,如果价值充分表达,而资产又不打折,民企凭什么参与混改,总要让民企获得一定利益吧?可见,众多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利好、未来、预期、通过改革爆发出来的能量及对旧体制思维产生的改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预期。国企也没有引导民企充分关注这一点,只是通过心照

不宣的资产评估,以利示人而已。古人说得好,“以色示人,色衰而爱驰;以利示人,财尽而交疏”,资产评估问题不解决,混合所有制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国有企业不善于路演自己改革后的可能性,不善于展现自己通过制度创新开拓出远大的未来空间,那么民企除了占便宜式参与混合,别无二途。

2、混合所有制过程中的利益输送既然资产评估中存在显性或隐性、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不对称,还混改的什么劲?答案是,混改是打破固有的薪酬、奖金限制的抓手,可以开展合理的薪酬改革,甚至民营企业也会实施股权激励。很可笑,但也侧面说明了国资国企改革中的艰涩和无法言表的痛苦。对所有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对高贡献人群统统进行股权激励,是应有之义,但国企的体制导致不可能完全做到。通过混合所有制,以“特权”的形式做到了本该做到的事。既然是特权而不是普遍实施,那么混合过程中、资产评估中就会存在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容,混合后的薪酬改革、股权激励就多少会带有利益输送特征。

3、国有资产评估中的虚高现象国有资产评估中一些低价值资产、低效资产、无未来资产的“正常评估”,是国有企业乐见的,而且此类资产多与优质资产捆绑在一起。由此引出了国有资产评估中虚高问题、水分问题、不同视角下资产估值问题。当前的国有资产评估,主要以账面兼资产、一般意义上的公用评估方法,或者上市公司市值导向的评估方法为主,如果看不透背后的逻辑,民企也就只能吃亏了。资产评估引发的后遗症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地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噤若寒蝉,一是害怕秋后算账,二不敢开制度先河。

4、稀缺资源如何进入混改怎么解决真正的创新者、创业者、高潜在价值者融入混合所有制?仅仅是混货币资本,价值非常有限。国有企业缺的是一点钱吗?是民企一些市场化的做法吗?国有体制做不到,借混改转变决策机制和追责方法就能做到吗?不是!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混合所有制还在货币资本上打转转,如何把科研成果、专利、知识产权、模式、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并购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互联网营销能力等经营、管理、创新资本当成混合的对象,与各种资本广泛混合,是本轮混改最大的难题和焦点。如何把真正对企业创新有深刻价值的青年人、创新者、理解新经济的人融合到此次混合所有制的洪流中,最大程度激发其潜力、归属感,使之创新贡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的高驱动力、高创造性、高带动力,是必须尽快破的一个题。四川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科研人员在职创新成果确权,广东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创始人利益资本市场保护,都是有益的创新,可惜的是仅在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管理层持股上放开了一些尺度。我们需要在根本上、更大层面上呼唤混合资本,不唯一是货币资本,管理资本、创新资本、经营资本都必须是混的对象,唯有如此才能将混合所有制推向新的高度,才能创造红色Facebook、红色推特、红色IBM、红色苹果、红色高盛。否则,将一直是用混合所有制修正国有企业的若干制度缺陷和漏洞,使国有企业滞留在模拟的市场化制度,不可能和真正的市场化企业竞争,更不可能引领产业、引领创新。上港集团罕见的把70%的员工(数万人)通过混合所有制变成企业的股东,这近乎于在探索一种更广泛、更群众化、更深度、更具凝聚力、更有获得感和归属感的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形

态。这样的创新太少,需要大把类似的创新。

5、混改后如何重构管控能力二级公司混改后母公司控不住,母公司混改后国资委控不住,此类现象在各地大量发生。原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和管理者们对国有体制的怨言和不满乃至厌恶,在混改后加倍放大,去国企化、去管制化气氛立即形成。国资委对混合企业管不住、控不住,势必会成为常态课题。国资委产权代表管不住,派出董事管不好,派出监事管不深,监管制度跟不上,考核评价不及时,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民营企业也豁然发现,非得要民企控股才能让企业焕发生机,只要还是国有控股,就会既想在权力、待遇上享受国企的好处,又想在激励、决策上享受民企的权力;既想享受民企高报酬、少追责方面的利益,又想获得国企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隐形保护;既想拿民企的相对高薪,又想规避国资系统追责。这样两面讨好的事情,即使有,会长久吗?所以民企也琢磨透了,遇到混改畏缩不前。当然,类似中石化这类系统太大、利益太大、商业格局太大、可整合空间太大的企业,将油品体系的加油站、加油卡、便利店等低流动性、低价值、低创造性资产通过混改充分激活,使民企看到了合作空间和产业未来。其他混改中,民企仍然发现还是自己控股较好。当然,占便宜式混改目前要远多于看未来式混改,所以怎么念好混改这个经,任重而道远。

三、总结如何在资本上混改做产业、做产业基金和投资,在项目上混改做PPP,在发展上混改做国际化,已经是混改的头等大事。混改还需要解决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及相关机构如何引入的问题,如何实体化地为新型企业服务,共享劳动成果、创新成果,并在资本层面获得回报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方案,混改就只能是新一轮的探索而已,而且效果不大可能好到哪里。

混合所有制推进中的一些误区和问题 - 图文

混合所有制推进中的一些误区和问题中央推混合所有制,显然有两重目的:一是引入更制衡、更有机、更创新、更能进化、更市场化的制度及制度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常说的机制体制创新;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既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实现国有资本的放大、引领、带动、驱动效应最大化。也因此,中央对混合所有制的思考从体制高度和资本高度展开。我们必须理解,在资本层面,不是通过混合所有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da0r76azc5v45r56fo51lh1d7s0s5009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