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8、对第二段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 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9.指出下列句子描写风雪所选用的角度。(A.直接描写 B.侧面描写 C.用人物动作衬托风雪) ①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B )
②(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C ) ③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A) ④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B )
⑤(林冲)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C)
(五)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 )开破壁子,()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 )时,只( )得一条絮被。林冲()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1.文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B ) A.只得叫苦 B.只叫得苦 C.只苦得叫 2.文中括号处应填的动词是( A )
A.搬 探 摸 拽 钻 B.挪 侧 找 取 闪 C.移 探 找 拽 钻 D.拉 侧 摸 取 闪 3.分别写出选段中与下列描写照应的内容。
A.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B.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4.写出选段中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这一内容预作交代的细节描写。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5.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探半身入去摸“火盆”,到山神庙后又特地搬石头顶住庙门,这两个细节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这两个细节在文章中起铺垫作用。前一个细节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而是有人故意纵火,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后一个细节则将陆谦等人阻于庙门之外,使林冲能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其阴谋,从而下定杀死仇敌的决心。 6.选段中画横线的两处描写表明林冲(C )
第 6 页 共 9 页
A.谨小慎微 忍辱负重 B.谨小慎微 安分守己 C.忠于职守 安分守己 D.忠于职守 忍辱负重 7为什么开头称雪为“瑞雪”?
林冲得了看管草料场的好差使,甘心服刑的他心里还是高兴的,同时也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8.给这段话拟一个标题:大风雪压塌草厅,山神庙权且安身
9.以选段中的有关内容为例,说说风雪的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又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掇石头靠住门得以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他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六)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哪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 ,一个是 ,一个是 。 1.填人横线上的人物是差拨、陆虞候(陆谦)、富安。
2.《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上成就极高。不仅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的。第三段中有九个“一个”。
(1)试指出作者不交代人物名字的理由。
答: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
(2)九个“一个”分别指谁?认定的理由是什么?
答:第一、五、七个“一个”是差拨。他是为实现陆谦杀害林冲的阴谋,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几句话是为了向陆谦邀功,替自己摆功。第二、四、九个“一个”是陆谦,他是奉高太尉之命来杀害林冲的,为人狡诈,谨小慎微。第三、六、八个“一个”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说话不拿大主意,是随和逢
第 7 页 共 9 页
迎的态度。
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林冲在庙内“伏门边”听陆谦、富安、差拨三人说话,作者都没交待每段话分别由谁所说,对这样写的原因最好的理解是哪一项( D ) A. 从塑造人物看,早早亮出人物姓名,难以表现这几个人的阴险歹毒。
B. 当时林冲在庙内,被大石挡着的大门隔着,看不见人影,听不清当时的谈话。 C. 不交待这个内容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
D. 这样写可以造成使情节更生动、曲折,从而吸引读者的效果。 4. 陆谦等人的对话对林冲性格发展起什么作用。
陆谦等人的对话对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反抗性格的转变,起最后触发的“催化剂”作用。
5. 文中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中的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加点的词十分传神,面对与仇敌决战,林冲机警异常,坚决果断,动作干脆利落。
6.从整段话可以看出,“这条计”是指用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它“好”在 烧死林冲,不留痕迹(罪证),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因烧了大军草料场,要落个死罪 7.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是(C)
A.细节描写 B。直接描写 C.侧面描写 D.心理描写
8.对本段情节在林冲性格上的发展变化中起的作用,分析最恰当的是(D )
A.这段情节使林冲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由懦弱变得坚强,由委曲求全到坚决斗争。 B.这段情节使林冲最后的一点希望彻底破灭,使他走上“幻灭——杀人——上梁山”之路。 C.这段情节使林冲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希望的破灭使他被迫杀人,不得不上梁山。
D.这段情节使林冲彻底没了活路,性格变化起了质的飞跃,完成了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性格的转变。
9.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 D)(4分)
A.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
B.“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C.“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
D.第二段描写林冲盖炭火、拽门、上锁、那钥匙等动作,表现林冲尽职尽忠,处处谨慎仔细,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的特点。
E.第二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
( C项“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不当。应是“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故而随遇而安,忍辱偷生。” D项“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错误,应该是“对仇敌丧失应有的警惕”。)
10给这段话拟一个标题:破庙借宿偶听真情 11.给加线词语注音:央浼(měi)
第 8 页 共 9 页
12.指出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张教头越(更加)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越来越)重了 这早晚(时候)烧个八分过了 “端的(果然)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不想而今完备(完成) 13.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D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1.课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答:《水浒传》,施耐庵。
2.“那雪正下得紧”一句中的“紧\字好在哪里?
答:一字传神,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雪下得越来越浓的情状。 3.下面两句话各采用什么描写手法?分别侧重表现林冲怎样的性格? (1)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答:心里描写,表现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
(2)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把草厅门拽上。 答: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林冲谨慎、细心的性格。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