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私人藏书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 要:古代私人藏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分论证了我国古代私人藏书,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古代藏书;私人藏书;传统文化;古代文献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能够流传至今,私人藏书在传承、传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 藏书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藏书家收藏图书这一活动的本身,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藏书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我国约十万多种古籍保存至今,很大功劳归功于私人藏书家的努力。我国历代文化典籍都曾蒙受过种种灾难,甚至陷人荡然无存的绝境,这在官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历史上几乎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内乱外侮都使官藏惨遭灭顶之灾。战后历代朝廷总是要依靠私藏来恢复、重建国家的藏书体系。
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秦始皇焚书坑儒。此举不但是对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儒家文化的打击尤为沉重。但作为藏书家与教育家的孔氏后人,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藏书史上著名的西汉“墙壁书”事件,就是私家藏书对儒家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正宗的儒家文化避免了毁灭的厄运,使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了理论和物质上的强大支持。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中期,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印本书籍逐渐增多。这些都为私人藏书提供了有利条件,唐代私人藏书在万卷以上者就有近20家。唐诗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私人藏书家居功至伟,明代藏书家胡震亨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致力于唐诗收集与整理,《唐音统签》一书就是最为辉煌的成就。该书共一千零二十七卷,收录的几乎全部是唐诗,以至到清代康熙时编撰《全唐诗》时都要以它为底本,这一点可以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为元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齐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能够流传至今,与藏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明代藏书家臧懋循致力于收藏元杂剧,他收集了当时散落在各地的元杂剧,在此基础上修编成《元曲选》一百卷。今天传世的元曲,多数为其所收藏传播的。
所藏书籍的封闭性,是古代私家藏书的主要特征。藏书家的藏书自然以收藏珍本、孤本图书为自豪。但仍有部分藏书家收藏到这些图书后,也绝非将之束之高阁、秘而不宣,而是与其它藏书家互通有无,相互传抄。如:绪曾先生增加藏书的一个主要渠道,就是借来典籍手抄传录。其子朱桂模撰文回忆道:“先君子藏书至富,每遇秘籍,尤喜传抄。”从《开卷有益斋读书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岁时广记》、《袁忠臣传》抄自宁波范氏“天一阁”;《南唐书注》录自吴骞的“拜经楼”;《淳佑临安志》、《医经正本》抄自劳格的“丹青精舍”。一些善本的传抄以及文澜阁《四库全书》多本的抄录都使得先生获益非浅。
藏书家相互传抄藏书,在增加自己藏书数量的同时,也使图书的复本得到增加,不至像有些图书那样由于天灾人祸使图书失传。藏书家在收藏图书满足自己爱好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 藏书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2.1利用藏书开办教育,传播传统文化。藏书家利用家藏图书开办教育,传授子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时家境穷苦的读书人欲想读书而总得先有书。相传孔子办私学弟子三千,这和他编书,藏书有一定的联系。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藏书家,他在兴办教育的同时,还将自己的藏书,无偿的供自己的弟子们使用,培养出我国古代著名的七十二贤人。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至今还被我们现代教育家们奉为圣训,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到后来孔庙奎文阁不仅收藏图书、墨迹,而且藏书还供孔、孟、颜三氏子弟及县学诸生阅读和使用。
清代藏书家孙星将自己的藏书置之于家祠不为已有,他还把自己的藏书用作教育宗族子弟的教材,使它们不致沉睡祠堂,徒填蟗腹。藏书家利用自己的藏书大办教育事业的人,不胜枚举。藏书家兴办教育,可谓家学渊源。
藏书家利用藏书兴办教育,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首先,将传统文化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使得传统文化有人传承。其次,弟子们也是一种传播的媒体,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播。
2.2刊刻藏书,传播传统文化。开放派藏书家也以“藏书不如读书,读书不如刻书”为指导思想,在藏书家中,对藏书进行刊刻发行的大有人在。如东晋的玄学家张湛的祖父,在南渡时,就曾挑选了王粲、王弼家族的藏书精品,后从中发现了《列子》,既由张湛作注刊行于世。明代最为著名的“汲古阁”主人毛晋,就是当时刻书最多的藏书家,当时有“毛氏之书走天下”的说法。明末高承埏以所藏刊刻《稽古堂丛刊》,该书被叶德辉在《书林清话》誉为“明人刻书之精品”。清代知不足斋的鲍廷博,将所藏图书编印成《知不足斋丛书》共刻入书籍二百零七种,该丛书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藏书家利用家藏图书,不惜工本刊刻藏书,使得图书数量大为增加,藏书不再是富人的专利,推进了藏书的平民化。许多书贾为求善价,对刊刻技术,纸张要求等方面也随之提高。带动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繁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3 藏书家藏以至学传播、发展传统文化
藏书家苦心孤诣,矢志藏书,目的可能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这最基本的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心理。人们通过书籍追寻文化传统,承继文化传统,许多学者、藏书家正是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定信仰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责任感而藏书、校书、刻书,为古代藏书事业而倾注了一腔心血的。藏书家在收藏图书的同时,还藏以治学。绝大多数的藏书家在得到图书后,还要不断地进行校勘、修订、编目、整理等工作。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在四十二岁时“退而修《诗》、《书》、《礼》、《乐》”使之更加集中精炼。孔子讲学的教课书,就是经过他自己修订的《六经》。孔子利用自己的藏书和自己所能用到的藏书,发奋治学校订六经,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儒家学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汉代藏书家班固,可谓家学渊源,是藏以治学的典范。撰写了史学巨著《汉书》,其中的《艺文志》,至今还是我们考证汉代以前古籍的唯一依据。宋代的晁公武,藏以治学,博学广闻,治学勤奋,据史料记载,著作有数十部,只有《郡斋读书志》流传下来。该书收录了他本人所收藏的一千四百部藏书,基本囊括了南宋以前的各类别的主要图书。由于该书是一部集著录、介绍、校订于一身的目录书籍,所以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到今天,仍然是极有使用价值的书目。
宋代的藏书家,通过对藏书的编目、整理、校勘与对版本的研究,使校勘学、版本学、刊刻学得以确立。宋代藏书家尤袤首开版本目录学之先河,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占有管理重要一席之地。叶梦得非常深入的对版本学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内容涉及到雕版的用材、印刷用纸、以及写本与刻工等诸多方面。他们的研究成果,成为所有研究中国图书印刷史的学者的论著所引用论据。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姚名达也明确指出:“校勘学、版本学、刊刻学这确立,自兹(宋代)始也。”
吴晗先生曾在《江苏藏书家史略序言》中概述藏书家辛勤藏书、理书工作时说:“藏书之风气盛,读书之风气亦因之而兴……”藏书家藏以治学,不但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而且繁荣了中国学术文化,促进了中国的学术研究,最大的贡献是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藏书家的藏以治学、藏以治用的精神,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中国的古代私人藏书就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希沁,张淑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M].中华书局,1982. [2]朱恒夫.毛晋和他的出版事业[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3). [3]王新田.浅析中国古代藏书家的特点[J].图书馆,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