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
附件 3:
大全
建设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10-11
苏州市“未来教室”项目
实用文档
目录
1. .................................................................
1.1 . ....................................................
1.2 . .................................................... 2. .......................................................
2.1
. .......................................................... 2.1.1 PGP..................................... 2.1.2
Clicker.........................................
2.1.3 ...................................................
2.1.4 .......................................................
2.2
. ..........................................................
3. 建设模 式 13
3.1
..13
3.2
.14
3.3
15 大全
1 1 2 3 3 3 4 6 7 8
.
实用文档
1. 建设依据
1.1
建设背景和意义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已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
带动教育现代化, 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市)向教育强国(市)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市)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论的进步, 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倡导 ICT 与教室的深度融合, 以构建全新的教室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教室及其装备将向全数字化、 虚拟化的智慧教室方向发展, 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交互性、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等方面:交互性指从简单的幻灯片演示加传统黑
板的教学模式, 向全新的数字化白板、 教师与数字化资源的丰富互动、 学生与数字化资源的互动、 师生的课堂网络化互动方向发展; 网络化则指从传统的局部课堂教学,逐步向基于固网、 移动网延伸到教室和学校以外, 将学习活动全面渗透到学校( School )、户外( Outdoor )和家庭( Family )的每个角落;虚拟化指应用虚拟现实、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等先进技术, 建立真实的沉浸式虚拟学习环境,构建虚拟教室、 智慧教室等; 智能化则指在智慧教室的设计和建设中引入越来越多的面向教育领域专门研发的智能技术和装备,从而为学习者营造更丰富、更有趣、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环境。
教室是一种物理环境, 必须能够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撑。 在传感技术、 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展的信息时代, 教室环境应是一种 “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 便利学习资源获取、 促进课堂交互开展, 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 ,这种教室被称为未来教室。未来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未来教室的“智慧性”涉
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 学习资源的便利性获取、 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 情境感知与检测、教室布 局与电气 管理等多 个方面的内 容,可 概括为内容 呈现( Showing)、环境管理( Manageable)、资源、获取( Accessible )、及时互动
大全
实用文档
( Real-time Interactive )、情境感知( Testing )五个维度,简写为“ S. M. A.
R. T. ”,这五个维度正好体现了未来教室的智慧性特征,可称为“
SMART”概念
模型。
本未来教室教学环境集成解决方案着重强调教育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的现代化,突出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作用, 体现并适应教学个性化的需求, 力
求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1.2 发展现状与趋势
黑板和粉笔是教师最习惯和最常用的传统教学工具。绝大多数教师的书写、绘
图、板书设计等都经过了专门的训练。 黑板和粉笔作为最简单的教学工具代表着自然的课堂教学交互方式, 为教师和学生所熟悉, 当教师运用恰当时, 它们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灵活多样的支持。 同时,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形成学生逻辑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具有强大的优势。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 为教学提供了颇多便利, 同时也将以计算机操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操作模式带进了课堂教学。但是,信息技术操作模式与传统的操作模式这两种在使用方式上大相
径庭,使得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 不得不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来回切换,教学的流畅性得不到保障, 也给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内信息化教室存在的缺点包括: (1)无法将多媒体展示功能与板书活动较好地结合,教学活动中缺乏过程推导,操作方式缺乏连贯性; (2)软件功能并不适用于教学,教学资源的展示方式缺乏前后对照,无法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 3)多媒体设备分散独立,操作方式复杂繁琐。在国际上,可以应用于教学的
课件制作软件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但是这些软件一是无法兼容并包的支持各种格式教学资源,二是主要还局限于在一种顺序的展示, 三是没有配套的硬件支撑,或者难以引进,使得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之间即时的互动无法实现。
课堂教学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计算机、 投影机和幕布组成的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教室里使用 PowerPoint 幻灯片进行教学已成为当今很多学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 但是这种计算机、 投影机和幕布组成的多媒体教学方
式已经逐步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照本宣科, PPT教学的教学结构高度固化、教学顺序线性化、教师不能与 PPT和学生交互,以及教师无法组织教学活动等问题成为
大全
苏州市“未来教室”项目建设方案设计.doc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