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书法与诗律相映 楷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欣赏书法作品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持开放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书法(楷书)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掌握适当的临摹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激发其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情感,并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
2学情分析
通过与高中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我了解到现在的高中生对经典的书法作品理解得不够,兴趣也不高。究其原因:第一,由于文化科目的学习压力大,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未能对作品做深入的理解;第二,对作者、作品的相关内容及其背景等知识了解不够;第三,不知如何了解,不懂得鉴赏作品的方法和评价体系。除此之外,作品产生的时代与它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内容形式和学生的生活有着较大的时空距离,也是造成学生兴趣不大的原因。
3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掌握书法(楷书)的审美特征。 难点:如何欣赏和临摹优秀经典的书法作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由视频导入新课内容
活动2【讲授】楷书的形成过程 1、起源发展:
起源:汉末(萌芽),代表作品《居延汉简》。 魏国(初具雏形),代表作品钟繇《宣示表》。
钟繇,魏国人,楷书(小楷)创始人,“楷书鼻祖”,其作品被称为“上品之品”、“神品”。 发展:晋代(完善定型),代表作品王羲之《黄庭经》 ;王献之《洛神赋》。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擅长隶、楷、行、草等诸种书体;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于世。合称“二王”。
2、渐趋成熟:
北魏时期:隶书和楷书的结合产生新书体魏碑,代表作品《始平公造像记》。 隋朝时期:南方与北方交融汇合进一步完善楷书,代表作品智永《楷书千字文》。 3、登峰造极:
初唐时期:欧阳询,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称为“欧体”。 中唐时期:颜真卿,代表作品《颜卿礼碑》,称为“颜体”。 晚唐时期:柳公权,代表作品《神策军碑》,称为“柳体”。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活动3【讲授】楷书的特点
魏碑:石刻文字(泰山摩崖、墓志铭、造像记等,是书法艺术与工匠的完美结合。)
唐楷:唐代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虞世南等)。与唐代的律诗有相似之处,皆崇尚法度,法多于意。讲究布局工整,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活动4【讲授】楷书的审美特征
笔画:表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平整稳定(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 用笔:表现笔断意连,干脆利落;参差错落,主次分明;起笔、行笔、收笔一气呵成。 结构:上下结构重心平稳,左右结构均衡匀称;疏密对比协调统一,因字立形特征显著。 活动5【活动】怎样练习楷书
1选帖:根据自己的性情爱好,选喜欢的字帖,以唐楷为佳。 2临摹:先摹后临,要有创造性的临摹,推陈出新。 3米字格:初学者的选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播放视频:一起欣赏大师的临帖视频。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
一 楷书的形成过程: 三 楷书的审美特征: 1 起源发展 1 笔画 2 渐趋成熟 2 用笔 3 登峰造极 3 结构
二楷书的特点: 四 怎样练习楷书: 1 魏碑 1 选帖 2 唐楷 2 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