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ABCDE) A.必须处理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关系问题。 B.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E.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必须坚持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
A.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E.良好的群众基础
4.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BD)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 D.批评与自我批评 E.实事求是的作风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AB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小资产阶级 8.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括(BC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消灭资本主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包括(BCD)
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E.根据地建设
10.“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B.武装斗争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 C.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D.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E.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三、简述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48年,毛泽东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一总路线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等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简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包括: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简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1)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2)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3)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
6
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本命题错误。(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五、论述题
1.阐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这条道路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启示。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明确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并长期占据着城市。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与战争,经过大革命影响的地方,具有建立红色政权的群众基础;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并且日益激化,革命形势继续发展;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3)这条道路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化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同样,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它对于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这一理论,今天对于我们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并制定出合乎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材料2. 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充分的经验,还 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材料3.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综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时期难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
7
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C) 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A)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 B.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官僚资本 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6.在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D) A.定息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7.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C)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改造的一面 D.有进步性和顽固性 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D) A.限制 B.征用 C.没收 D.赎买 1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二、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E)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E.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BDE)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司合营 E.公司兼顾
4.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CDE)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E.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条件
5.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BCD) 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E.全行业公私合营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ABC)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8
E.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7.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BD)
A.利用 B.限制 C.团结 D.改造 E.教育
8.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四马分肥”中的“四马”是指(ABCD)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资方红利 D.工人福利费 E.工人的工资
1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有(ABCE) A.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租赁承包 E.委托加工
三、简述题
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笔实现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主要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辨析题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确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因为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者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2.在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这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1952年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党提出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过度时期结束。
五、论述题
1.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2.论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
9
训,正在探索一条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3.试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兼评“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
(1)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途径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具备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第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三,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4)“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一,它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脱离了中国实际;第二,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早已证明行不通;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确立,再补资本主义课,是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六、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一组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 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 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 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 1956 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 1 ,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 2 )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 3 )材料 2 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 4 )参照材料 3 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 答案要点 ]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第五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