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 ——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目的的是( )

A.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来提纯苯甲酸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来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 C.先用酒精洗,再用水洗来清洗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实验所用试管

D.在50 mL碱式滴定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为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来量取20.00 mL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A项正确;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降低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大,B项错误;银与酒精不反应,但银能与硝酸反应,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内壁附有银,可用稀硝酸清洗,C项错误;滴定管调整初始读数后,50.00 mL刻度线下方也充满液体,全部放入锥形瓶中,量取的溶液体积大于20.00 mL,D项错误。 答案 A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KMnO4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Cl2

B.检验NH+4时,向试样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C.用苯萃取溴水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解析 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NH3是中学

1 / 23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阶段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NH+4时,向试样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NH+4转化为NH3,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项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项错误。 答案 B

3.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B.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C.操作③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 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杂质

解析 A.操作①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故A正确;B.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NH4Cl、ZnCl2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操作②是把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过滤,故B正确;C.由图可知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角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故C正确;D.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2 / 23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故D错误。 答案 D

4.装置a、b、c中分别盛有试剂1、2、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必要时可加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试剂1 试剂2 试剂3 实验目的 验证NO2的氧化性 装置 A 浓HNO3 Cu片 KI-淀粉溶液 饱和NaHCO3 B 盐酸 石灰石 溶液 验证溶液X中-是否有CO23 制备CO2 C 稀硫酸 溶液X 澄清石灰水 70% D 硫酸 Na2SO3 酸性KMnO4 溶液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解析 A.浓硝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硝酸蒸气,无法验证NO2的氧化性,故A错误;B.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故B正确;C.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二氧化

硫,因此X中不一定含有CO23,故C错误;D.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D错误。 答案 B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3 / 23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选项 A 实验目的 配制FeCl3溶液 实验操作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 固体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B 称取2.0 g NaOH固体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D 解析 A.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易水解,为防止氯化铁水解,应将FeCl3溶于浓盐酸后稀释至所需浓度,选项A错误;B.称量强腐蚀性试剂需在烧杯内称量,用纸片会造成托盘污染腐蚀且称量不准确,选项B错误;C.检验铵根离子,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铵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

NH+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4+OH=====NH3↑+H2O,变蓝,选项C正确;D.铁在中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选项D错误。 答案 C

6.下列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变质 操作 A 将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几滴KSCN溶液 B 验证Mg(OH)2和Fe(OH)3的Ksp大小 取2 mL 1.0 mol·L-1 NaOH溶液,先滴3滴1.0 mol·L-1 MgCl2溶液,再滴3滴1.0 mol·L-1 FeCl3溶液 pH计分别伸入0.1 mol·L-1 CH3COONa溶液和0.1 mol·L-1 Na2CO3溶液,读取pH 4 / 23 C 比较醋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混合前分别用冲洗干净的温度计测量50 mL 0.50 mol·L-1 HCl溶液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的温度 解析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变质,应将样品溶于蒸馏水,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若将样品溶于稀硫酸,则发生反应:3Fe2++4H++

3+3+

NO-3===3Fe+NO↑+2H2O,会对Fe的检验产生干扰,A项错误;验证

Mg(OH)2和Fe(OH)3的Ksp的大小是通过沉淀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可向饱和Mg(OH)2溶液中滴入3滴0.1 mol·L-1 FeCl3溶液,而若要得到饱和Mg(OH)2溶液,应将NaOH溶液滴入MgCl2溶液中,否则NaOH过量,干扰实验结果,B项错误;用pH计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Na2CO3溶液的pH,比较的是CH3COO

--、CO23的水解程度,得出的是CH3COOH、HCO3的酸性强弱,C项错误;测定

中和热时,为保证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完全被NaOH溶液中和,应采用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同时混合前分别测定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并取平均值,D项正确。 答案 D

7.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后,分液时,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检验Fe2+时,向试样中加入KSCN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新制的氯水观察颜色的变化

C.用分液漏斗滴加溶液时,应打开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口颈部的小孔

D.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附着在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 A.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后,有机层在下,分液时,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A错误;B.检验Fe2+时,向试样中加入KSCN无明显现象,说明无Fe3+,再加入新制的氯水观察颜色的变化,

5 / 23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

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2020届高三理综化学高考12题题型——实验-现象-结论实验题型特训2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目的的是()A.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来提纯苯甲酸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来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C.先用酒精洗,再用水洗来清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cr911w27m1wxgu8k8be9y6ym8c7hv00ms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