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我国养老机构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轶伦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24年第23期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老龄化社会已然呈现。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加之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养老问题十分突出,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现阶段下,我国养老机构远不能满足群众所需,且养老机构服务的不专业、不合理等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近年来,随着PPP模式应用的不断成熟,PPP模式在提供公共设施建设的优势不断明显了起来,PPP模式应用于中国养老机构建设已经越来越收到各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探讨PPP模式下进行养老机构建设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尝试探索一个合理运用PPP模式建设养老机构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养老机构建设探寻出一条合理的道路。 关键词:PPP模式;养老机构;人口老龄化 一、引言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时代。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做出了如下判断标准:全民人口的7%以上为65岁以上老年人,或10%以上人口为60岁以上人群,而依据此,中国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202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 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 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会以较高斜率上升,203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超过20%,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和退休保障体系负担加重,老年生活照料必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青年人虽然有经济能力抚养老人,但是缺少时间与精力来照料老人,尽管伴随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许多老人有社会保险金提供资金保障,但是对于许多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日常照料依旧是个难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养老机构的作用,满足老年人老年生活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上,大量学者认同我国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供求失衡、资金短缺等问题。普遍认为,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管理方式固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偏低、公众对其认同度低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一是缺乏政策扶持民营养老机构,民间资本不敢轻易进入养老机构邻域;二是养老机构大多为公立养老机构,由于缺乏竞争,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与数量难以满足需求;三是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缺乏考核;四是缺乏监督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由于缺乏相应政策扶持,我国养老机构以公立为主普遍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与此同时,近年来PPP模式的广泛应用,为解决养老机构建设资金、管理运营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