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熊寒梅① 李湘云① 潘冬妮① 周兴梅①
【摘 要】【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制剂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PDA 106例,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每24小时给药一次,剂量分别为(10-5-5)mg/kg。用药期间和结束后监测PDA关闭情况、循环功能、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和颅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1)经治疗99例(99/106,93.4%)PDA关闭。(2)疗效与胎龄有关,胎龄≥34周疗效为96.4%(54/56),优于胎龄<34周的疗效9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2000 g疗效与出生体质量<2000 g相当,分别为94.2%(49/52) 和 92.6%(5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少尿(46.2%),肌酐和尿素水平正常。未发现血小板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9.2%,程度较轻,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发现颅内出血加重。结论:口服布洛芬可以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尚需观察其远期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4(000)01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生后早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可以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尤其在早产儿RSD和慢性肺疾病的治疗期间,加重肺水肿,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呼吸机和用氧时间延长,
影响疾病进程,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和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及早关闭PDA对改善早产儿的近、远期预后有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收治早产儿PDA 106例,入选标准:胎龄<36+5周,住院时间<2周,出现PDA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提示肺充血、心脏增大,于生后≥72 h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为PDA。排除标准:有出血倾向或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血小板<100×109/L,肾功能不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发育畸形。符合上述标准的患儿共106例,出生体质量 1245~2510 g,平均(1865±379)g,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1500 g 9例(8.5%),无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胎龄29+2~36+4周,平均(32±4)周,其中胎龄29~34周50例(47.2%),34~36+4周56例(52.8%)。日龄3~18 d。104例PDA的诊断年龄为生后3~7 d;2例于生后12、18 d。PDA的直径为(2.83±0.82)mm,于发现PDA的第一时间开始治疗。45例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例合并吸入性肺炎,19例合并NRDS,16例发生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Ⅰ级12例,Ⅱ级4例),14例合并新生儿肺炎,2例合并胎粪吸入综合征。
1.2 方法 用药前后检查肾功能、血常规、B超(心脏、颅脑)。布洛芬混悬滴剂(美林,40 g/L,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305047),(10-5-5)mg/(kg·d),共3次,间隔24 h。用药期间和治疗结束后监测循环功能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和末梢循环;肾功能:尿量、尿常规、血肌酐和尿素;监测血小板和凝血功能(PT、APTT);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1.3 治愈的判断标准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PDA血流消失,临床表现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经治疗后99例(93.4%)PDA关闭,7例治疗失败,其中5例为胎龄<34周早产儿,胎龄≥34周疗效好于胎龄<34周,治愈率分别96.4%(54/56)、90%(45/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7,P<0.05)。疗效与出生体质量关系不太密切,出生体质量≥2000 g疗效与出生体质量<2000 g的疗效相当,分别为94.2%(49/52)、92.6%(5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49,P>0.05)。
2.2 不良反应 (1)少尿的发生率为46.2%(49/106),但持续时间未超过6 h,未出现水肿、血压正常、末梢循环温暖。(2)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治疗前后分别为(48.58±18.33)μmol/L、(63.33±17.10)μmol/L,尿素分别为(5.66±4.31)mmol/L、(5.88±3.73) mmol/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出凝血方面改变:血小板治疗前后分别为(184.42±49.44)×109/L、 (190.47±36.70)×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未发现出血点和瘀斑;治疗前后PT分别为12.5 s和13.2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颅内出血:用药前颅脑超声检查发现Ⅰ级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12例,Ⅱ级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4例,用药后4例由Ⅰ级转变为Ⅱ级,均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未出现Ⅲ级和Ⅳ级病例。(4)消化道副作用: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9.2%(31/106),通过给予胃肠动力药如小剂量红霉素或吗丁啉,以及减量、暂停喂养后得到改善;未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未发生脑室旁白质软化、严重缺氧和心衰,4例发生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