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提出“复演说”的心理学家——霍尔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3、情境言语
情境言语是指只有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的言语。
4、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思维是在直接感知或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5、首尾规律
首尾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的发展规律,即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
6、敏感期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7、幼年期健忘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8、转导推理
是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
9、消极词汇
指儿童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10、性别角色行为
指个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11、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人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1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13、单词句
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句子,其特点是所用的词并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相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而且含义不够明确。
14、近远规律
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到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15、倒摄抑制
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6、自我意识
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
17、社会性发展
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18、性别角色
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19、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0、延迟模仿
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的模仿。
21、气质
是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指向性方面。
22、问题言语
指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的,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的言语。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
23、亲社会行为
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
24、记忆恢复现象
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儿童特有的一种现象。
25、电报句
指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26、理智感
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所独有的情绪体验。
27、依恋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的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28、知觉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29、视觉敏度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0、思维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1、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32、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的注意。
33、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4、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