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中国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中国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所谓文学意境指的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所谓“意”即作品中 认识以及审美情趣等;所谓“境”,就是作品 作用的最大艺术空间,以及这一最

的形象系统

蕴藏的思想感情、作者

中的“意”转化为艺术力量后所能

意境

大艺术空间所能产生的全部艺术效果。

是客观物象与作者主观情感二者完美统一所艺术地反映出来的人类生活的本质的 真实, 是我国 传统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美学概念。

?、状物移情一一意境创造之“经”

在诗歌创作中,作者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 思想、感情的某些特征,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中,捕 载运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物境)来\移情”

这样便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构成诗的意境。诗人是很懂得其中真味的, 用富有感染力的外在客观形象来表情达意,

根据他所要表达的 捉具有与之相似或能

, 他们多采

即往往把一种抽 象的情绪“移”到

的抽象情绪,古人用多种形象

外在事物上加以表现。如“愁”,是一种难以名状 来托愁、寄愁,创造出了多种愁的意境: 流。—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虞美人》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贺铸

《青玉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案》抽象的愁绪,竟忽而化作了滔滔东流的春水,忽而化作了 忽而

飞红万点的人海, 、无休无止的黄梅时节

又化作了一川霭霭的“烟草”、满城飘飞的“柳 絮” 的细雨。这些具休的景使我们理解了愁的 缠绵、愁的繁多、愁的难以排遣。人们由“移情状物”的桥梁,由不 可感知的此 岸走进了可感知的彼岸,从而走进了愁的“天国” 。黑格 尔说:“艺术对于人 的目的在于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

自然美 只是心灵美的反映。”⑧所以,我

们创造意境要“状物移情”。刘勰《文 心雕龙 ?情采》篇中云: “为情者要约 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 此言极为中肯,那些矫揉造作、无“情”呻吟 的作品是创造不出真正 的意境的。

、缘景生情一一意境创造之“纬”

一种是借景抒情。 诗人心中郁积而成的感情块垒, 已到了不吐不 快的境 地, 才寻找一个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客观物象来抒发。 正如 梁启超在《中国 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说道: “凡这一类都 是情感突变,一烧烧到 ‘白热度 ' ,便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 迸裂到字句上。”试看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该诗由梦幻 入仙境,把一个五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描写 得神乎其神。从字里行间, 尤其是诗末写梦醒后发出的慨叹来看, 诗中描写的 神话世界, 完全是 诗人在精神上的种种历险以及对理想追求的真实写照。 “安 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受压抑的精 神得到解脱后的喜悦情感。类似的作品还有屈原的《离骚》 、郭沫若 的《凤凰 涅槃》 等。这类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一种浪漫主义 的艺术手法,写得 天马行空,来去自由,一般表现一种慷慨激昂、悲 壮怨愤的艺术场景, 带有诗 人更多的自觉主动因素。 用王国维的话讲, 就是“造境”。

另一种方式是触景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外在景物时,

往 往会因

“触景”而顿有所悟,生出一腔思绪。这所“触”之“景”和 所“生”之 “情”,便在诗人的笔端下交融成诗的意境。这所“生” 之“情”又往往是早就 有了的,早在生活实践中积蓄起来的。试看李 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 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诗人登上古原,看到落日时的景 象,不由得产生了人生苦短, 岁月易逝,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惆怅情感,这情感有 可能是早已有之, 但它确实是由夕阳西下的黄昏之景触发的, 可见外在景

物对 触发诗人 情感起着重大的作用。最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把眼 前的景色升华为人生哲理,把自然风物象征为生活旅程,感触深长。

类似的作品

还有很多,这类触景生情的抒情作品的意境,是诗人在现 实生活中所郁积的思绪 在某种场景的触发、 碰撞下发出的强烈情感火 花而生发的。用王国维的话讲即 “写境”。这种境往往比较恬静柔美, 平缓和谐,风格也清新淡雅,含蓄隽永。

三、“情”与“景”浑一一意境创造之“魂”

意境中的情和景是个完整的、 有机的统一体,意境并不是情和景 的简单相 加,不象蛋黄和蛋青那样貌合而神离, 而像两个氢原子和一 个氧原子结合成水 一样,彼此交融。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 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 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 藏其宅。”大凡优秀的抒情作品,其情 和景总是有机融合的。有的看 似写景或看似写情,实际上是“互藏其宅”的。但 有情有景未必就能 成为一首有意境的诗歌。王国维揭示意境的两个主要特征:一 是必须 “意与境浑”,二是要有“言外之味”。二者缺一不可, 意境中的 “境” 应该包含着情感化的景物, 它非同于一般诗中的景物描写, 如果不是 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意境则无。而意境中的“意” , 是物象化 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表达。正如王夫之《姜斋诗话》 中所说:“情景名为 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 有情中景、景中情。”景情二者 有其明确的内涵,而又不能将其截然 分开,要将二者水乳交融。试看《诗经

?采

薇》中写军士的出征与归 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首句写春天出征 时看到柳条柔顺随风飘动的样子,这个“依依”是写杨 柳,又不限于 写杨柳。这时征人怀念家室,不说自己和亲人依依不舍,却说“杨 柳 依依”,是杨柳多情依依不舍。把杨柳拟人化,把自己和亲人的感情 寄托在 杨柳上。末句写久别归家时本已归心似箭,恰遇“雨雪霏霏”

之阻,思念亲人苦 切之情不言而喻。总之,它情景交融,我们根本分 不出哪句是情语, 哪句是景 语。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中流露的怀念之感、 苦切之 情, 同诗中所展现出的具体物象融会贯 通,达到了“景情相兼” 、意境交融。

对于情景的处理,我国抒情诗 歌的传统做法是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抑或情景交 错,这在前面已有论 述,在这里,笔者不再加以论述

四、语言技巧一一意境创造之“形” 情景交融如果只是存在于构思当中,

那只能是获得诗意。 要将构 思表现出

这形式包括遣词造句、结构

来,还得有与意境内容完美结合的外在语言形式。

声律等一系列技巧问题。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必 须注意一些必要的形式。意境的外在形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不

的外壳,它是结构意境的因素,使许多审美因素转换而成 术整体构成部分作用于读者的审美器官的。

有完美的形式,诗就不能向人的“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的各种能力 施展其艺术魅力。形式是意境外在结构的表现,内容依赖 句话说,意境是审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整体结 的。

语言对于表现丰富多彩、复杂变幻、细腻微妙、朦胧飘忽的意境 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因为它是抽象的符号,要将语言符号 形象,具有形有神、有诗韵味,确实不易,这

构思来说, 是一个消极

意境,也是作为一个艺

的统一体”

于形式而形成意境。换

晶。可见,诗的形式,是不可轻视

转换为可以想象的审美

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的锤

炼,细细揣摩遣词造句的奥秘。如 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字,换成其他诸如“来”、 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 诗中的景物有江水、杨花、离亭、风笛。杨柳是离别时折以 条依依不舍。此处写正在飞花的杨柳是很特别的, 增加了离愁别绪。如果此处的杨柳改为

“到”的词语,贝y写不出那种意境。又如周朴的《淮

向秦。”

赠别的,表示情如柳

杨花乱飞比喻人的南北分散,

槐树,写出来就没有那种依依惜别的意

浅谈中国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浅谈中国抒情诗的意境创造所谓文学意境指的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所谓“意”即作品中认识以及审美情趣等;所谓“境”,就是作品作用的最大艺术空间,以及这一最的形象系统蕴藏的思想感情、作者中的“意”转化为艺术力量后所能意境大艺术空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ce4i6bfqp02ra61x73m28mwx147wg01cs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