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

一、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到积极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 甚至其中有很多学生是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成长起来的, 集家中长辈的宠爱于一身。加之大学生又处于青春躁动期, 未受过社会的历练, 价值观尚未形成, 故其在性格上存有一系列弱点, 比如任性、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大, 受挫能力较弱, 心理素质较差, 等等。当大学生在学习、恋爱、社交、就业等任何方面出现困惑时, 必然会引起大学生们心理上的波动, 产生消极情绪。如果这种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 该学生在上课以及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便会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郁闷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状况。这种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化解, 便会引起恐惧、悲观等极端性的反应, 进而演变为神经衰弱或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当代大学生始终保持一个正确思想方向, 而正确思想要以积极健康的心理为基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 而良好心态的具体表现就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 振作精神, 不自暴自弃;面对成功时坦然对之, 保持平常心, 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不盲目冲动。因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更能使其理智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健康的心理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外化为自己行为。要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 应构建一个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并通过制度加以落实。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确立以灵魂塑造为原点的教育理念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大学生群体进行灵魂和人格塑造为原点的根据

以帮助大学生群体进行灵魂塑造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主要是其在这个阶段的性格成长、心理发

1

育的特点为依据的,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群体能够正确掌握如何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方法和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 以此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群体向着健全人格心理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的道路发展。从高校教育的开展目的来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 确立以大学生群体的灵魂塑造为原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也是以该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为依据的。早在1946年,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指出: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使个人心境达至最佳状态。简单地说, 人处于心理健康状态时, 对生活和工作状态会呈现出满意的表现, 其内心会充盈着很强烈的幸福感。从心理学上来说, 心理健康也被描述为一种理想化的可持续的情绪状态, 会让人产生对工作、生活的积极动力, 对生活充满着幸福感和希望感, 并促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进而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每个个体会对生命产生一种全新的活力, 能积极迎接内心挑战, 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角度来说,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也是促使其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符合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需求。据此,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心态, 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开发潜能, 完善人格, 促进其全面发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灵魂塑造为原点也是被社会历史所证明的。历史告诉我们, 人生目标清晰的个体和群体心理一定是健康强大的。以古田会议为例,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解决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 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指明方向。思想上建党和政

2

治上建军就是要打造军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 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先进的、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育理念。[2]一支军队是这样, 一个人亦是这样。推而广之, 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应如此。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修课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群体健全人格心理的养成以及帮助大学生进行灵魂塑造等向内发展的内容, 因此, 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分不开的。这两门课程都属于大学生基础教育内容, 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同时也有一些差异性。目前,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世界观、人生观等价值理念以及道德品质教育等。其教育重点放在健全人格品质的养成上, 即使大学生养成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格品性。

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主要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心理保健等方面, 即教授学生如何预防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如何管理自身情绪, 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方法等。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建立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的, 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哪, 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珍惜生命, 健康快乐地生活。此外,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绪管理的方法论, 可以让其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排解负面情绪和压力, 同时又能够把握度的分寸。从这个方面来说, 修课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是相互补充, 互为因果的关系, 二者谁也离不开谁, 都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的。 三、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为防止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仅流于形式主义,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渠道,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实行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 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课题组对武汉4所高校进行网络的问卷调查显示, 有约74.12%的大学生都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点已毋庸置疑而且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体制下, 课堂教学本来就是学生们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途径, 是发挥

3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一、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到积极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甚至其中有很多学生是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成长起来的,集家中长辈的宠爱于一身。加之大学生又处于青春躁动期,未受过社会的历练,价值观尚未形成,故其在性格上存有一系列弱点,比如任性、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c9uc7zlno4oweh0q68m0sr9z0p08p00nz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