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来自个人本身、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深层次原因,因此,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上吸取古今中外师德精华,修身养性,从学校层面上要加强制度、目标与监督激励建设,做到评价有据、监管有力、引领有方。
全社会应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切实提高教
关键词师1、个人层面
师待遇,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人们羡慕的崇高职业。德;问题剖析;对策探讨一、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淡化,敬业精神弱化高校部分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没有看作是传播崇高理想和道德的事业,降低了职业认同感,淡化了理想信念,其表现是不关心政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政治觉悟较低,甚至发表了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
二是敬业精神弱化,不关心学校发展与
学生发展,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工作上是得过且过,教学上是照本宣科,不能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责任意识退化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下,不诚信,甚至学术造假。
2价值取向功利化,部分教师学风浮躁,学术
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误导
下,个人利益被充分放大,一味追求个人工资职称、学术成果与奖金而丧失了道德与责任。
2、学校层面1高校评价指标、管理不科
重形式轻内容,重科研轻教
学一是在教师职称晋级考核中重智轻德、
学,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与级别,在此政策的引导下,部分教师追求功利、唯求职称晋升。完善的考核机制,重学历轻德行。
二是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缺乏科学
可以说,高校教师师德缺失
与高校评价指标的导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与不科学的关联十分密切。2高校师德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多数高校教师管理权责不明确,没有一个专门具体负责教师的管理部门,高校的人事处、教务处、党委组织部门负责教师管理的职能,但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同时,缺乏对师德的有效考核办法和奖惩执行措施、流于形式等问题。
不同程度存在着手段单一、
3、社会不良因素对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影响
1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泛滥,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已侵袭了各个行业,少数高校教师也受其污染。
2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教师也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
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广大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条件,拔高师德要求,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就会导致教师职业的虚伪与尴尬。
3尊师重教风气的下滑由于社会普
遍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因为现实困境与个体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与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因而形成了尊师重教风气的下滑。
教师受气或受冷落的现象时有出现,高校部分教师特
有的甚至还
别是青年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优厚,
有一定困难,使一部分教师在现实的情境中逐渐丧失了职业自豪感。二、师德问题存在原因综合剖析高校教师师德为何出现问题,从个体、学校、社会三方面分析深层原因。
本文将
1、个体部分教师师
主要是四座大
德失范、信仰缺失的原因在于一是现实的困境与压力,
山,即房子、车子、子女教育费、老人赡养及亲友人情费压在头上,靠正常工资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
有些是刻不能待的,必
须要及时兑现的。二是对金钱名利的过度追求与迷恋,教师作
这当然是内功修
为一个社会人,难以挣脱金钱的束缚和名利的诱惑,炼不够。住诱惑。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师德修炼到家,自然就能抵得2、学校1学校考核评价目标的偏移与错位部分高校在
教师考核、教育培训、职称评聘工作中,重科研轻教学,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级别与数量,在教师职称晋级考核中重智轻德,对师德考核中重形式轻内容,在引进人才时重学历轻德行。设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教师管理权责不明确,价方面,缺乏对师德有效的考核方法与奖惩措施,形式陈旧,没有实效,流于形式等问题。
2学校师德建在高校教师考核评不同程度上存在着
3、社会社会上某些不
良因素对教师师德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是思潮泛滥,鱼目混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时刻侵袭,加之社会道德滑坡,尊师重教风气下滑,对部分教师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的丢失,人生理想重心偏向趋向实际,过于追求金钱名利,价值观偏向。三、解决师德问题的对策
1、传承优秀的师德文化中国古代先贤都非
常重视教师道德修养,从孔子的仁者爱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到墨子的兼相爱、到唐代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到宋代朱熹的言、忠、信、行、笃敬。
惩忿窒欲,迂善改过,再到明代清初
德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束身自爱,到陶行知捧着一颗
王夫之的行而后知有道,道欲路也。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倡教师砥砺德行、
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再到徐特立对教师经师、人师合一的倡导,尊
师重道,源远流长。国外的哲人们也十分注重教师德性的要求
到古罗马昆体
和规范,古希腊柏拉图主张教师应遵循善的道德观念,
良倡导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唤起个人对他学生的父母感,捷克的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该成为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认为
法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国的卢梭认为一个人在敢于担当培养别人的任务之前,成为人,成为一个道德优秀的人。
自己就要首先
俄国的别林斯基说爱应该是
从上
教育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面可以看出中外先贤们关于教师道德认识上的殊途同归之处。
教师要想养成高尚的师德,需要理解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师德文化、内涵,吸取其精华。
自觉修身养性,做到成于内而形于外。
要充分学习和反思已
成与内即教师德性非天生就存在于人的意识中,
存在的社会师德规范,不断广泛阅读各种道德伦理的各家经典。吸取如何拥有德性的智慧,并且把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为德行,
在教
育实践中理智把握道德冲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充分践行德行人格。炼。
这个过程就是传统文化强调的修身养性,自觉修
借鉴儒家修炼中的慎独,做到完成三种反思性实践,其一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是对过去实践的反思,其二是在实践中反思,其三是为实践而反思。2、改革教师管理制度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不干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
制度是法令、政策、规策、
要
规范的具体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紧紧围绕依法治校的理念,树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治理思维,实效性,防止假、大、空。
力求
即符合教师实际,体现对教师的关
制度制定
爱和理解,保护教师正当权益,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的过程要体现民主和公正,要经过全体教师充分的讨论,要听取教师的不同意见,制度形成后要经过绝大多数教师认可后实施。健全教师师德评价目标目标决定路径,路径产生目标。
3、根据行
为科学的解释,目标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结果。
师德目标应是符合社会标
准和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行为目标,也应是教师的行为标准和导向。要建立一套全面细致具有针对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行为准则,概念转化为可被清晰理解和共识的具体目标,的举止与行操。
将抽象的
以此明确规范高校教师
要符合高校教师专业特点、教学需求、制度环
4、创
境等实际,并根据个人差异给予一定程度的人性化宽容。新师德激励与惩罚措施一是在学校年度奖项中,
将师德建设单独立项,
纳入师德标兵、道德模范单项评奖,同时结合学校实际,评选出不同层次的师德楷模、道德模范等,如系级、院校级、学校级、以及以上的省、市、国家级。
体现各级别中有看得见,学得到的先进模
范,及身边的熟悉的先进模范,形成崇真向善的师德精神文化,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学校评优,评职、学科带头人以
对于违反了师
及各类学术评选中,对于师德先进应优先入选。
德行为,情节轻微的,一般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在一定的教师群体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做既可以教育帮助本人,也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