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所需费用极低,信息流是信息资源传播的体现。
6、资源配置
自然资源的配置主要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而信息资源的配置必须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这是由其公共物品属性所决定的。
7、品相
自然资源总可以用一定的分析方法来测度其纯度、质量、成分等要素;但信息资源总是充斥了大量的无用信息,要对其“品相”进行定量估算几乎是不可能的。
8、效用
自然资源主要通过提供物质商品为主的方式带给人们以愉悦和满足。而信息资源可以直接带给人们效用,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9、可分性
自然资源一般是可分的,而信息资源是不可分的,不完整的信息几乎毫无价值。
10、需求不同
个体和组织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总体上是有限的,收处理能力、管理水平、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由于信息资源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和低成本性,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导致两个结果,即个体或组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不足或过剩,后一种情况在信息社会更加普遍。谁也不愿放弃获取最新信息的努力,信息资源无限获取与加工处理能力有限总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七、结论
近几年来,我国信息资源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信息资源生产的技术进步,科技进步的贡献功不可没,并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的技术进步在我国各地区是均衡的,这也得益于我国的信息化宏观政策。
从信息资源的生产效率看,总体态势较好,纯技术效率相对不变,规模效率有所提高,东、中、西部的效率差距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所决定的。从规模报酬看,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规模能够提高效率。
八、参考文献
基于TOPSIS的信息资源间接测度研究 2009.18《图书情报工作》 基于Panel Data的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 俞立平 中国地区信息资源产出技术进步与效率研究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在关系及替代的研究 区域信息资源差距及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
. . . .
. . .
俞立平,男,1967年4月生,中国建国会会员,籍贯。大学商
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博士后。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审计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信息学会会员、市经济学会理事、劳动部电子商务大赛国家级裁判员、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信息经济、电子商务、科技管理、技术经济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情报学报》、《统计研究》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90余篇,其中S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ISTP收录2篇,《新华文摘》篇目辑览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CSSCI收录期刊60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3项。获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广播电视大学学科带头人、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次)等省厅级奖励多项。
在电子商务领域,1999年创办全国最早的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主编教材9部,其中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1部。主持的《电子商务概论》获省精品课程,主编的《电子商务认证》是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的《电子商务》被评为省精品教材,教学获省教育厅好课件奖。是劳动部电子商务大赛国家级裁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担任《中国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研究方向:
在研究领域上,主要是经济学、工商管理、科技管理、情报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技术经济、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定量研究。 学术创新:
1、首次提出“后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对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2、在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信息资源效率、数字鸿沟演变、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关系、互联网的影响因素等领域做了系统独创性研究。
3、在科技创新绩效、城市效率、教育投入绩效等领域做了一系列创造性研究。
4、在科技评价领域,在指标体系评价中,在指标选取、权重的赋值、数据标准化、评价方法的筛选、方法组合、灵敏度分析等方面做了系列研究。首次采用结构方程、面板数据进行评价,提出两种新的组合评价方法:共线性排序选择模型和基于极值法的组合评价法,提出一种新的客观赋权方法“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并在对非线性评价方法检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丰富了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及多属性评价理论。
. . . .
. . .
数据资源综述
摘 要 计算机存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据资源的保存、发现和传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越来越多的资源加入到数字化的大潮中,并通过网络向各个领域提供服务。各类数据资源通过网络的有机结合,使人们获得了以往单个的资源所不能比拟的、更丰富的信息。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据资源的服务对象不再仅限于一个部门或单位部,而是扩展为网络中众多的用户。人们对数据资源的查询、检索也不再仅限于单个数据库,而是包括各领域众多的数据资源。然而,当前组织和利用各种数据资源的技术发展却落后于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速度,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一方面,网络条件下的资源数量庞大,位置分散,存储和表现形式各异,远非传统的数据组织、管理工具可以应付;另~方面,不同数据资源的描述性信息并非按照标准的、可以被各领域共同理解的方式存储和表示,从而造成了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困难。元数据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兴起的。所谓元数据就是一种对数据资源的容、结构、价值、访问、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描述的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组织方法。其目标是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标准、有效的描述和组织,使得数据可以得到高效的流动和使用。数据生产者依据元数据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而数据使用者则通过元数据方便地发现和定位其感兴趣的信息,并可以获得关于数据资源的各个方面的帮助信息。 二、数据资源定义 数据资源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的集合。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的集合。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的解读。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可以用公式“数据+背景=信息”表示。 数据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和符号组合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以获得一组数据所载荷的信息。 三、数据资源的来源 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不同企业来说。各种市场数据、客户数据、交易历史数据、财务管理数据、社会综合数据、生产研发数据构成了数据资源的来源途径。 四、数据资源的分类 据资源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纵向,可按照管理部门组织结构层级对数据进行分类;横向,可按照业务对数据进行分类;时间维度上,还可以按照数据变化的频率大小进行分类等。 4.1纵向分类方法 数据资源自下而上分为4大类:空间基础数据、业务操作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和决策支持数据。 4.2横向分类方法 按照业务管理领域对数据进行横向分类。 . . . .
. . .
业务数据为日常运营提供保障,包括维护业务、维护计划、维护执行跟踪和物质供应等数据容。还包括为保障经营管理正常运转而设置的基本公共管理系统所产牛的数据,包括财务管理数据、人事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等。 4.3时间维度分类方法 从时问维度考虑,数据资源划分为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和公共基础数据。 (1)动态实时数据:由于采集频度比较高,这类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需按实际业务需求情况动态刷新。 (2)静态数据:各生产和管理领域每日、月、季和年的生产管理计划以及实际完成情况等各种业务的统计汇总信息。这类信息更新频度比较低,或不需更新。 (3)公共基础数据:系统间需要经常直接交换的各类基础数据,这类数据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 五、数据资源存储方式 根据企业数据资源的情况,目前数据存储可采用在线存储、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三种方式对数据资源进行存储管理。 在线存储:“在线”是形容高可用的数据处理,它需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高速光纤磁盘,并配备光纤存储交换机及光纤主机卡,实现高速在线存储。主要存储介质为磁盘阵列。 近线存储:“近线”是指数据访问频率较低的情况。但在需要时,数据必须能随时被访问。近线存储是采用了低成本、高容量并且具备一定可靠性的近线光纤磁盘,是较好的解决 方案。主要存储设备为磁带库、光盘库等。 离线存储:“离线”是针对很少访问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必须长时间安全的保存。在这种情况下高容量的磁带和光盘是最适合的存储介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