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处境不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处境不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告诉我们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

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这里我所指的“处境不利学生”是指因为家庭环境导致的一种处境不利,另外,对于某些儿童来说,各种不利或弱势因素很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发生交互作用或多重影响,比如,家庭贫困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父母冲突,也容易引发父母对儿童教养的粗暴简单和对儿童发展的忽视,父母离异也容易导致单亲家庭失去经济支柱而穷困,也容易引发单身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虐待和忽视。

我校地处西环路口,城乡结合部,目前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占全校人数的93.7%,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居无定所,租房居住,流动性极强,经济收入不稳定,这些都导致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成为“处境不利学生”的可能,为了做好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管理工作,我们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进行具体分工后,对这类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前期抽样调查后,得知我校家长文盲率达到10%,小学文化程度35%,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认为能识几个字就行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初中毕业就是一个有完全能力的“社会人”,可以打工挣钱甚至结婚生子了,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水平关心不够,出现四年级的姐姐带着照顾着一年级的弟弟租住在简陋的出租房,父母几个星期来看望一次,留下生活费又匆匆离去的现象,父母为了生计东奔西走,居无定所,每搬家一次,换一个地方学生学习环境也随之改变,无法接受系统的教育。有些孩子甚至已是14、5岁的少年了,还在念小学;有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容易染上坏毛病或坏习惯,如上课迟到、早退,经常逃学,进网吧、游戏厅,打架斗殴等;这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基于此方面考虑,我校立足校情,对于各类处境不利问题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展开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针对外来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途径,努力为部分处境不利的孩子创设一

1 / 6

个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并且教育家长如何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切实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质量。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真正意义上受到平等、均衡的教育熏陶。

(一)好习惯终身受益。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是什么,我想好习惯是人生活与做事积极向上的方式风格,是内心气质的外在表现。

一种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可以锻造你高雅的气质;健康向上的运动习惯可以让你拥有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现在,在校园中积极倡导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引导作用。

可是,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孩子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譬如,对人没礼貌,见到长辈、老师等不知道问好,个人卫生极差,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各种作业等一系列的行为习惯问题。

俗话说“三岁看老”,处境不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大多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这类学生他们的亲子依恋往往是不安全甚至矛盾类型,就如他们希望父母多陪伴他们,可是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没时间陪他们,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不了解,当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是别的老师布臵的任务时,老师联系家长的结果就是他们可能会遭受家长粗暴的对待。家庭的各种不利因素还会对其社会交活动中的活动能力、活动数量、活动水平和活动技能带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更容易出现攻击、退缩以及各种过错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有些处境不利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为个人卫生或者习惯等原因,往往难以被同班的同学所接纳,在交往中更多地表现出适应不良性行为,其友谊质量也比较差,但自我效能、自我调节以及良好的群体特征是改善其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二)好习惯的要求要具体化。学校中对学生实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单纯依靠全国统一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是不行的。每个学校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每个班级也有不同的问题现象,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方案尤为重要。我们的方案不能笼统,笼统的东西难以

2 / 6

落实执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是具体的问题,我们的措施也必须具体,不仅要让每个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样的习惯的是好的行为习惯,还应该让孩子们明确该怎样去做,怎样坚持做好。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明确的让所有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好的行为习惯,将事情具体化,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执行,慢慢的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的措施远比空洞的说教管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要求具体化是我们实施行为养成教育的一个原则。我校大多处境不利学生首先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低下导致的生活条件上的不利,他们除了校服,没有几件换洗的衣物,所以在学校要么穿着不合适的衣服,要么就是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打理他们的生活,导致他们整天穿着脏兮兮的校服游荡于校园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曾经以个人名义发起了捐赠衣物活动,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里发起捐赠衣服的倡议,收集6—13岁左右孩子的8成新的衣服、鞋子等,拿到后进行清洗、分类然后发给各班的有需要的孩子,前后收到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等多个城市多人次的捐赠衣物,该项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收到衣物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人卫生情况明显得到改善,知道洗干净了衣服再穿到学校来,因为换洗衣服多了,明显的也不那么自卑了。

(三)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体现人性化,不能束缚孩子的个性,曲解“好习惯”。谈及好习惯养成教育,有的老师心里就开始盘算着如何“治班”,如何让某某老实起来。实施当中就会发生批评甚至体罚的现象,俨然一派整风气象,闹得满班学生草木皆兵,心惊胆战。我想这样的老师是曲解了“好习惯”,认为学生服服帖帖是好习惯,学生整齐划一是好习惯,学生毕恭毕敬是好习惯。摧残孩子身心健康,泯灭孩子天真个性,这样的“好习惯”我们宁可不要!正确认识好习惯,积极倡导好习惯,科学培养好习惯,这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在这个方面,就主要需要老师从正确的角度去引导这部分处理不利学生,让他们明白处境不利不是他们造成的,也不是他们意愿所在,但是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大家都喜欢、接受,需要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我校的每日检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迟到、保持个

3 / 6

处境不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处境不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告诉我们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这里我所指的“处境不利学生”是指因为家庭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c1f37k3yl2wkqq4mj6h371qz5d0ci00kp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