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测量》课程标准
《机械测量》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测量
【课程代码】数控技术 (C2-1-2)
模具设计与制造 (C2-1-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C2-1-3)
机电一体化技术 (C2-1-3) 工业机器人 (C2-1-3)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
【学 时 数】数控技术 56学时
模具设计与制造 56学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48学时
机电一体化技术 48学时 工业机器人 48学时
【学 分 数】数控技术 4学分
模具设计与制造 4学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3学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 4学分 工业机器人 4学分
【开设时间】数控技术 第一学期
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一学期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第二学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二学期 工业机器人 第二学期
一、课程概述
《机械测量》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及工业机器人等高职机电类各专业必修 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本课程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内容,它们有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将通过项目教学的形式把二者有机地
《机械测量》课程标准
结合在一起,其中互换性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来完成,技术测量部分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演示与实操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注意课堂教学与实操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为学生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提供技术准备,是学生建立精度控制意识、具备技术测量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主要以任务驱动法教学形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最新国家标准,初步学会选择与使用检测器具对典型零件进行测量的能力。同时,课程还注重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工量具使用与维护、“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内容作为学习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学生真正获得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知识与技能、精度意识、职业素养。
二、培养目标
实施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将掌握下述知识,具备以下能力及素质:
1.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完成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习惯;
(2)通过工作案例,培养学生测量与分问题的方法能力。
(3)每个项目设置课后拓展训练,使学生能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我训练,不仅巩固课堂项目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4)通过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并运用学习平台管理教学,促使师生共同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养成独立思维、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作,团队意识强; (3)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5)了解现代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具有服务于现代制造行业的敬业精神及适用于工作环境的安全、质量、责任、环保、6S等岗位意识。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极限与配合基本理论尺寸测量原理及方法,具备正确测量零件内外径的能力;
《机械测量》课程标准
(2)掌握几何公差基本理论、几何误差测量原理及方法,初步具备测量几何误差的方法能力;
(3)掌握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及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及方法,初步具备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的能力;
(4)掌握螺纹、锥度公差的基本理论,螺纹、锥度检测方法,初步具备螺纹、锥度检测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数控技术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在第一学期。
本课程开设之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专业已学习《机械
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使学生具备了制图与识图、材料选用、加工工艺设计等能力。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学生后续各个专业相关核心专业课程、《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和《毕
业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标准是针对机械类专业制订的,由于各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同,课时安排不同,因此,在项目确定和课时分配上有所区别,见表1备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8个项目(含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