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接下来由我来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次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主要讲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五、思想品德课程目标解读 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解读 七、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指导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教材编写、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一定要以标准为依据。

标准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作用表现为:标准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确定了该教学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教学规范和评价依据。教师必须精读标准,领会标准的基本理念,熟知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领域,知道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及如何进行评价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目标。标准是为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而制定的,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依据与行动指南,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要树立强烈的标准意识,把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一)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的含义

1 / 16

1/15

一切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目的,一切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目的,一切以充实学生的生活为目的。

这就对学校德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如下要求:

(1)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要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一切为了学生”的自觉意识,对于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3)要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放弃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德育引导,确立“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1、建立在知识逻辑上的德育课程没有合法性

以前的德育课程是建立在知识逻辑上,有很多人都认为把德育课程建立在知识逻辑上没有合法性,代表人物有杜威和涂尔干,杜威和涂尔干对建立在知识逻辑上的德育课程提出了如下质疑:

杜威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口号,杜威认为:“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善道德观念”是通过学校整体生活才能获得的。

涂尔干:“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道德教育融合在整个学校生活之中,但这并不能否认专门课程的意义。如果专门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和教育活动是相通的,而不是隔离的,专门的课程就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杜威和涂尔干的观点意思是,德育在生活中,德育要回归生活。 他们的质疑非常有力:

2 / 16

2/15

道德确实不是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确实与人的行为和内在品质没有直接关系。“道德上的不作为”现象和“故意失德”现象就是例子。“道德上的不作为”如不让座,“故意失德”的例子如说脏话。

“道德不能放假”:道德确实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

品德确实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与学校整体生活都有关。 品德不单是“教”出来的,而且是自己在生活中“学”出来的。 2、解决合法性的出路:回归生活

德育课程要想为自己的存在辩护,就必须解决好重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要重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有道德的人而不是“道德研究者”。(道德知识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做才能发挥德育课的价值。

(2)课程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

(3)德育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即使不能涵盖儿童的整体生活,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力求有所反映。

(三)以学生身心发展为重心的课程特点

以学生身心发展为重心的课程特点,要求课程做到:

1、反映初中生个体生命成长中所面临的种种变化,如身心方面的变化、个体生存状况的变化等。如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中第三课《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第四课《知识让人生更亮丽》;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中第十一课《人们说我长大了》、第十二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等。就反映了初中生个体生命成长中所面临的种种变化。

3 / 16

思想品德课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真正尊重个人的生命成长,才能通过展现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而真正走进学生的生命,并为学生的活动和

3/15

成长提供一个空间,思想品德课也才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这里提到了思想品德课要展现学生的矛盾和困惑,走进学生的生命。这里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举两个例子。例如:当初中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时,我们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当学生对异性有好感而感觉到羞愧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任何人都可能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异性的好感,健康成长。这样本学科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2、把握社会变化给初中生所带来的影响。社会的变化、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给学生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考虑,使学生在辩析中认同主流的价值观念。

二、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我对思想品德基本性质的理解是:思想品德要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如个别学生在小学的时候习惯了接受式学习方式,进入初中后他不喜欢,也从心理不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转变了学习方式,才能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适应社会,学生思想观念转变了,乐意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再如学生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一方面缺点而没有看到或忽略另一方面优点,或只看到自己的一方面优点而没有看到或忽略另一方面缺点,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不正确,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或方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如:自信、自强、尊重、诚信、理解、宽容等。

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4 / 16

(一)思想性 4/1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这就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

思想性规定了初中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思想性还规定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关注初中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经历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的循环发展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改变原有错误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践行,反思、调整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发展过程。

(二)人文性

人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人文性指的是在优秀的人类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在感性上能达到理解人、容忍人、接纳人、尊重人、爱护人、关怀人;理性上能主动思考追寻人的终极价值,对人类命运有忧患意识。

人文素养——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5 / 16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接下来由我来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本次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主要讲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二、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三、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思想品德课程目标解读六、思想品德课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bswa87q0a3cwgi893aj3uh255c6he00c6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