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明确。调:即指导学生调整自己作文中某些语句和段落,把文章写得有条理。这种点评具体、直观、仔细,也能通过示范评改让学生学会如何评改作文。
(三)学生互评互改
第一步:个人评改:每一个同学批改一篇习作。在本上根据要求写出分数和评语。
第二步:小组评议:组长组织大家传阅、讨论,交叉阅读习作,根据制定的标准和范围进行修改,并写出评语、签名。然后组长对这次评改进行总结,填写评改记录表。推荐佳作。各小组评改可分侧重点:看中心或选材,或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学生评价同学作文要把握一个标准:“四个高一点”:①对于那些平时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偶尔写了一篇较好的文章之后,分数相应给高一点;②就这篇文章而言,如某一方面写得特别出色的,如开头、结尾、段落间的过渡等较好的,分数也应给高一点;③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的,分数也应给高一点;④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分数也给高一点。
(四)师生点评:对各组推荐的佳作或精彩语段语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或由习作者本人在全班朗读,大家共同欣赏,并进行集体点评,有时也可对有争议的习作也可点评,而且形式应该多样。教师随机点评,以肯定小组意见为主,抓住文章及评改意见的主要优缺点进行评议。
(五)反思与自评:作文本还给作者。作者认真阅读评语及修改意见,修改作文,写出评后记,总结文章得失。也可针对评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与评改者进行讨论。
(六)复查讲评,张贴佳作。
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全部过目复查一遍。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指正。然后精心选出七八篇优秀的作为典型例文,写上教师自己的意见后打印出来,张贴到班里的“语文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反复欣赏比较,借鉴学习。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一方面,评改者在批改他人作文的同时,实际上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他们能从同学的“镜子”中醒悟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在肯定作文中的优点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在指出作文中的不足时,也同时是对自己的警戒。另一方面,习作者也因评改者的赞扬而受到鼓舞,因评改者指出的问题而努力改正,力求写得更好。
2、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对一篇文章写出恰当的评价,每个人必须经过仔细的阅读,认真的思考,如果评改者没有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能写出思维清晰、言简意赅的评语吗?可见每个同学在批改他人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分析、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小组讨论和全班点评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是到了最活跃的状态。而课后学生的反思和自改,是一种独立的思考活动,每位同学在拿到被他人批改过的作文后,都能认真重读自己的作文,研究他人的评语,表明自己对评语的看法:或赞成、或会对某些评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习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更深刻的思考,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在互评互改作文活动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及自己习作,因此,它本身也就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创新能力的过程,一种创新活动的实践。
3、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培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评改过程中,从修改文字,到写出评语,到全班讨论,全都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整个互评互改活动自始至终体现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在这里,学生是主人,既是写作者,又是评改者,人人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赞扬、批评、肯定、否定,各种看法在这里汇聚,各种观点在这里展示,碰撞,争辩。这就可以使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最大的发挥,思维活动达到最活跃的程度。可以使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得以最充分的培养和展示。
4、改变了师生关系,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民主的氛围,出现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场面。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学生始终处于聆听者的位置,即便有见解,也无法发表,无处发表,一切以老师的评语为准。这不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势:学生就是学生,不能推翻老师的见解。
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则使学生的这种意识发生了转变,它改变了学生的单一身份,使每一个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学生不仅仅是听,是学,还要评,还要讲,也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这样必然能营造出一种既促进教学相长又充满民主的教学氛围。
5、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互评互改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一是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今的学生也许不太重视老师的评语,但是他们很看重同学的看法,就习作者而言,谁都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掉价,他会认真地对对待每次作文;对评改者而言,如果马虎、草率地对待评改,在其他评改者、习作者、老师面前都难以推卸责任。所以大多数同学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次作文,对待每次评改,谨慎地下评语。二是学生评改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帮助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在组内相互检查评改的作文,相互切磋,增强了集体意识, 有时有的同学对一篇文章难下评语时,必然会主动征求本组同学或老师的意见。这些都有利于合作意识的增强。小组互评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三是这种做法使学生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极大部分同学在评定时都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而且都能以表扬、鼓励为主,增强了每位同学写作的信心。一段赞赏性评语,甚至对文中某一句话的赞赏,都会激发习作者更大的写作热情。特别是师生点评佳作这一环节,更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讲台成为学生们展示自己风采的场所,每当一篇文章评完,总会引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能有一篇作文在课上宣读,这对习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成功,一种荣幸,使他对写作产生一种自信和热情。每个同学在欣赏他人优秀作文的时候,必然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每个人都想写出好的文章,争取进入优秀的行列。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正是健全的人格所必需的。同时,当一位同学的作文被大家点评时,不仅优点展示在众人面前,不足也必然会显露在众人面前,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指点和帮助,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逐渐形成悦纳自我的意识,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的宽广胸怀和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6、创建了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模式和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老师们在实验中大胆探索,特别在师生点评这一板块上,创造了各种互评方式,在个人评改这一环节中形成了组内个人交叉评改、组与组交叉评改和班与班交叉评改三种基本形式;在师生点评这一环节中形成了范文点评、精彩语段点评、利用网络点评、优秀作文朗诵和评改结合等多种方式,还开辟学习园地,张贴优秀作文,把评改活动延伸到课外。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可喜场面。使学生互评活动更加绚丽多姿。这样大大丰富和充实了课题的内容,更加完善了实验的操作过程,为构建学生互评互改模式,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践经验。
7、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撰写了论文和教学设计,已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从目前的实验情况来看,学生互评作文活动,基本上实现了课题所设想的目的,
(二)反思
1、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
由于实践时间短,教师顾虑比较多,课时也有限,再加上初三任务比较重,不敢充分相信学生,所以有时不免有教师包办的现象。作文互评展开也不够,有时匆匆收场。
2、评改的落脚点应是“改”。
作文评改的主体是学生,评改的落脚点应是“改”,评只是手段。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是作者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互评作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3、要注意目标定位。
在互动式作文评改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教师要注意目标定位。作文评改有多种方式,在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切忌生搬硬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由于互动式作文评改教学实践的时间还较短,从理论到操作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2013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