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26【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附答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答案C

解析中外贸易与材料中“沪上求时新”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沪上求时新”,没有涉及西方影响,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沪上求时新”“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相符,故正确;材料中“沪上求时新”没有涉及交通,故D项错误。

5.(2018山东临沂期中,13)民国建立后,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这一举措( ) A.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 C.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可知没有体现职位身份的差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可知,传统服饰和西式服饰并存,而不是传统服饰的西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可知,传统服饰和西式服饰并存,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故C项正确;从材料“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无法说明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故D项错误。 6.(2018河北邢台第二次月考,12)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

A.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B.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 C.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D.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材料的时间为1915年,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为会员提供办班和各种活动,没有反映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青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青年会为会员提供服务,而不是所有人,且运动娱乐没有在近代成为主要休闲方式,故C项错误;青年会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内容的西方色彩浓厚,故D项正确。

7.(2018河北邯郸摸底,9)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上海( ) A.已成为全国服饰制作中心 C.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人人都学上海样”“新花样”不等于上海成为制作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时新服饰”“新花样”不等于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时新服饰”不等于上海成为文化交流中心,故C项错误;与世界的关系不断紧密与材料中“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相符,故D项正确。 8.(2018山东滨州期中,15)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答案B

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B.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D.与世界的关系不断紧密 B.增强了传统服饰的西化色彩 D.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

6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说明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仿效西方的“蜜月旅行”,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的铁路建设受制于帝国主义,因此并未体现出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错误。 9.(2018吉林长春一模,9)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次),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年份 1889 1926 年份 1889 1926

A.等级观念的根本变化 C.交通工具的进步显著 答案C

解析“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没有涉及社会等级关系,故A项错误;由“人力车”的普遍存在,得知生活方式不可能“普遍西化”,故B项错误;“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体现了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表格中各种交通工具不能说明消费人群,故D项错误。

10.(2018江西五校联考,13)从晚清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A.封建迷信是当时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B.官员的喜好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是向机械动力演进D.近代交通的进步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D

解析封建迷信是当时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官员的喜好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B项错误;交通近代化本来就是向机械动力方向演进的,但材料仅涉及人们对铁路的态度转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故D项正确。

11.(2018河南郑州一模,17)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4年新中国经济尚不发达,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水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材料中的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B.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

人力车 6 894 14 600 机器脚踏车 0 194

马车 544 0 汽车 0 3 764

轿子 9 0 公共汽车 0 172

马 11

脚踏车 0

0 3 459 有轨电车 0 922

7

12.(2018全国百校联盟11月联考,15)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 )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B.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 答案A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左”倾错误,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报社的改革,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社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没有体现新闻立法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新闻媒体的改革,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故C项错误;城市体制全面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河南周口第二次模拟,41)交通规则的制定受社会环境影响,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图是今陕西灵崖寺大殿左夏房存在的石刻实物(1181年),刻有“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交通规则》

材料二 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其余国土按照国民政府于1930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汽车也是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但不久后国民政府采纳部分学者的建议做出规定,全国车、人都要“靠右走”。

——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

材料三 1955年发布的《城市交通规则》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共28种,1982年《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1999年发布实施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对于标线的形态、功能以及设置方式,标线的颜色和标划方式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2016年,《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细化了信号灯的设置依据,增加了信号灯排列顺序规定等;同年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

——摘编自《我国道路交通信号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近代行路方式的确立过程。并指出影响这一过程确立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交通标志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出现时间较早;重视尊卑长幼秩序;重视效率和安全。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儒学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2)过程:左右反复,最终靠右。

原因:传统习俗的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列强入侵;政府的政策等。 (3)趋势:规范化;智能化;科学化。

影响:保障了道路畅通和安全;方便人们出行;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8

14.(2018广东珠海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报刊(唐至晚清)的基本演变 唐代 宋代

《邸报》出现,内容为宫廷动态,手写而成,无须审查

《邸报》须审查通过后方可发行。同时,民间刊发的“小报”盛行,内容丰富,受百姓欢迎,

但政府对其严行禁止 明代 中叶 印刷为辅 1833年 1874年 1896年 1905— 1911年

——摘编自《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社会转型》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古代中国政府对报纸的管理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由宋至明,政府对《邸报》的审查以及对民间刊发报纸的控制,可以看出政府对新闻报道的严格监管,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加强。

(背景)宋、明两代,商品经济发展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宋话本、明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折射出文化发展的平民化趋向。民众对思想自由的渴望、对政治、社会新闻的探求欲越发强烈。(目的)对新闻报纸的监管,体现了政府对市民阶层在思想上严格控制。通过思想统一、舆论监管,进而维护中央集权。明代中叶,民间刊发的报纸登载官方文书,更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示例二

论题:近代报刊的职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报刊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19世纪70年代以来,民族工业兴起,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成员郑观应在报纸上宣传变法,是对晚清封建统治的冲击。90年代中期,伴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加之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维新报刊、鼓吹变法、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它在思想上有利于民众的思想启蒙,为维新变法的实践提供舆论基础。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主题,其次迁移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注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革命派报纸纷纷出现,如《民呼日报》,因鼓吹革命,3个月即被查封 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发行第一份中文报刊,宣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上海第一份由国人主办的中文报刊《汇报》发行,采用西方机器印刷设备 《时务报》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曾发表《变法通议》一文

除《邸报》外,政府允许民办《京报》发行,内容基本为官方文书。报纸主要由手写而成,

9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26【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附答案解析

答案C解析中外贸易与材料中“沪上求时新”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沪上求时新”,没有涉及西方影响,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沪上求时新”“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相符,故正确;材料中“沪上求时新”没有涉及交通,故D项错误。5.(2018山东临沂期中,13)民国建立后,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bf5s4vb0k7916095eiv3gyk618jsm0081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