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从他者的“内在性”走向“超越”:初探波伏娃《第二
性》之启示
■孙湘寓
【期刊名称】《群文天地》 【年(卷),期】2012(000)010 【总页数】1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性硬安在她们头上,用来限制她们的自由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喊一新我们的耳目,波伏娃对女性的处境、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出路的探讨,对父权制文化中女性作为“第二性”概念的提出,引起我们诸多思考。波伏娃坚持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对女性“内在性”的超越,企图摆脱“他者”的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使女性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他者”地位与“女性气质”
“他者”是《第二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者”的真正含义,是指那些没有或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主体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主观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在父权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中,男性的行为被认为比女性更有价值。男性不断开拓新的资源,为群体提供生存资料,实现自身的超越性。而女性由于受生育功能的限制,只能在自身的内在性中不断重复生命。因此,人类把更高的地位赋予了具有超越性的男性,而受生育羁绊的女性则被视为劣等的角色。父权制下的男人将女人视为自己的财产和附属品,她们被确立“他者”的地位却又无可奈何。
女性为何形成自身的“女性气质”去符合“他者”处境的要求呢?波伏娃解释,“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当今时代,女性形成“女性气质”去附和男性也是社会文化和所处环境潜移默化的结果。
二、对“内在性”的克制
对“他者”地位的顺从及用“女性气质”对男人的依附,女性注定局限在不断重复的“内在性”中。波伏娃的“内在性”描述的是一种没完没了地重复着对历史不会产生影响的工作的处境,在这种处境中女性处于封闭、被动而无所作为的生存状态。女性要追求解放,体现自身的“超越性”,首先就要对“内在性”进行克制。
(一)摆脱女性既定命运的束缚
1.战胜自身的生物性。女性生理的束缚给实现“超越性”制造了障碍。每月的行经给女性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引起了身体各种异样的变化。女性必须战胜或超越她们的身体,波伏娃也认为女人只有战胜自己的生物性,才可以真正获得自主。
2.逃避母性的宿命。波伏娃认为作为母亲的角色是女性获得独立的最大障碍,与独立女性的角色形成直接的冲突。社会把生育看成是女人的一项自然功能,使女人作为母亲的宿命。波伏娃否认怀孕是女人自然属性的一部分,认为这是对女人身体的侵犯,怀孕是女性实现“超越性”最大的负担。
3.摆脱婚姻和家务劳动的枷锁。波伏娃认为家务劳动重复、毫无意义、令人生厌,它使女人忙碌起来并忘记自身的存在,女人在日复一日的与灰尘做斗争的
过程中消耗青春,被永久的束缚在“内在性”之中。因此,摆脱婚姻和家庭劳动的枷锁才是女性克制“内在性”的一种途径。 (二)挣脱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
女性“他者”地位和生存状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妇女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她们的经济地位及在经济方面对男性的依赖。波伏娃强调经济地位的改善对妇女走出“内在性”的重要作用,“妇女的真正解放,必须是集体的,而第一项要求,便是妇女经济地位的改进。”弗吉妮娅·伍尔夫持同样的观点,她以“一间自己的房子”做比喻,强调妇女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能在政治、法律、道德、教育等方面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权利。波伏娃认为女性要从根本上消除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必须是经济状况的改善。 (三)文化上的认可是必由之路
女性“内在性”和“他者”地位的文化根源是父权制文化的压迫。女性要摆脱这一生存状态,一方面应该走出家庭的“象牙塔”,进入社会化的生产部门,从而获得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女性要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充分发挥女性的生存价值,只有文化上的超越才具备女性实现“超越性”和自由解放的文化语境,才是女性真正克制“内在性”的关键所在。
三、从自由独立中走向“超越”
(一)形成自由独立的价值取向
自由是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波伏娃思考女性问题的基本视角。当今社会女性主体意识即女性要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人,是“自由人”、“社会人”。这不代表女性对男性的抗拒,而在于两者形成一种“主体间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