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学习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2.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材整理1 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外传及其影响 (1)造纸术
①传播: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②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
教材整理2 十进位值制和珠算 1.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1)关键:一是逢十进一,再是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
(2)特点:可以用有限的符号表示无穷无尽的数,而且简捷、明快,方便运算。 (3)影响
①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它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2.珠算
(1)依据:十进位值制。 (2)发展历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记数法。 ②至迟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珠算盘。 ③北宋时期,穿档定珠算盘普遍应用。
④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所有运算全部使用珠算盘。 (3)外传: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洲。 教材整理3 简仪和《授时历》 1.特点
天文成为一门科学,建立起一套天文坐标体系。 2.成就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2)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浑仪。
(3)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革浑仪,制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简仪”。 (4)以郭守敬为首的元代天文学家,编制出《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天文和历法有什么关系? 【提示】 天文和历法是紧密联系的,但二者不能混淆。天文侧重于观察天象,记录天文现象及变化;历法则侧重于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历法是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教材整理4 《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1.《齐民要术》
(1)作者:南北朝时的贾思勰。 (2)地位
①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全书。 ②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的一部农学名著。 (3)内容
①涉及农作物的栽培、家畜的饲养、主副食的加工制造等。 ②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2.《农政全书》
(1)作者:明朝的徐光启。
2
(2)内容
①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注意反映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 ②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为四大发明。它们在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史 料 解 读 解读表格类史料应注意不同类别的数地化农机水轻兵量,如“天文历法气象”和“农学”数量最多,说明中国古25 9 史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数天文历法气象 25 别 学 项数 学 学 学 械 利 工 器 22 25 7 7 8 8 代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发达。
3
史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史料的关键信息是“与西方相比”。把握史料中的转折句式,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的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提示】 特点: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
原因: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提示】 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探究的特点。 【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主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并满足巩固统治的需要。
(2)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数学等方面。 (5)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转变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史 料 史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维克多·雨果 解 读 史料一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科技在应用上的“区别”,解读关键词是“马上……发展成为”和“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
4
史料二 他们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注意对史料二中最后一句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话的理解,从中归纳中国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古代科技受儒家思想影响,未能重视对自然进行——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科学的探索与总结。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古代科技在中西发展的差异性,并简要说明原因。
【提示】 差异性:古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缓慢,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在西方被迅速应用,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原因:中国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发明的发展。
2.史料二中儒家的主张使中国古代科技呈现何种特点?
【提示】 技术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中国古代科技应用性强但对规律探索不够,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西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
(2)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皇权专制下的奴才,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3)思想文化状况的差异。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
(4)政治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封建专制势力限制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西方的专制王权则是站在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一边,奉行重商主义,推动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
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 )
A.印刷术 C.火药 【解题模板】
B.指南针 D.造纸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