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统编版部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单元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①含义

1. 旧石器时代 是什么(略)

②代表性遗址 分布特点 用火

生产生活 群居

渔猎采集 ①含义

2. 新石器时代 是什么(略)

②代表性遗址 分布特点 原始农耕(时间、标志、意义) 生产生活

原始聚落 3. 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

二、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 1. 三皇五帝

①建立 部落 国家 (夏的存否?) 2. 夏朝 禅让制 世袭制 (启的继位?)

②发展:夏朝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地方

3.商朝 ①建立:商汤建国(时间、定都)

都城变更:盘庚迁殷

政治变迁 中央:商王、尹及事务官

国家机构

地方:内外服制

②发展 甲骨文 文化成就

青铜器

③灭亡(时间、事件、原因)

3.周朝 ①建立:武王伐纣(时间、定都)

分封制(定义、特点、目的、作用)

政治变迁 宗法制(定义、特点、目的、作用)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②发展

①土地制度:井田制

经济文化成就 农业为主 ②生产工具

手工业为辅 ①青铜铸造

②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③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灭亡

重难点:1.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器物与社会特征

2.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讲述内容】

课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首先我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大致的了解。第一点,把握石器时代的各个代表性遗址及其分布特点,第二,重点理解新旧石器时代更替带来的史前社会变化,特别是原始聚落与原始农耕出现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华文化多源性与统一性并存特征。 一、旧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的定义

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第一幅图上面显示两块石头,图二多了一块?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我上的不是数学课。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图二的石头不再是自然的光滑的,而是有棱有角,很显然是有意为之。准确的说,图一到图二,是石头到石器的转变,而石器,则是人类最早制作的工具。开始学会制作工具也是人转变为猿的根本标志。而这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又被学者称为旧石器时代。图二其实就是当时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2.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遗址

2.1遗址分布及特点

事实上,除了我们刚刚介绍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还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200万年的重庆巫山人。 问:来看一下接下来这张图,思考一下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什么呀?对,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因而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常常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了。 2.2旧石器时代生产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除了掌握了基本的打制石器的方法,还学会了用火。而这一技能的掌握,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同学们试想,有了火,就有了光和热。利用光照明、驱赶野兽;利用热取暖,烧制食物。这对于今后的生活生产都十分必要。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 首先,毫无疑问生活年代都是在旧石器时代

其次,文化遗存主要发现地是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黄河长江流域

与此同时,在生产生活领域 他们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并用以采集渔猎,甚至部分地区开始学会用火,并且由于个体能力的相对弱小与原始环境的险恶,他们主要过着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 1.新石器时代含义

根据以上的学习,我们清楚的看到因制作石器的技术而带来的史前社会变化,被学者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史前社会变化”有什么含义?新旧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又表现在哪里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另一组图片,图一依旧是刚刚的三块石头,图二则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器物:穿孔玉石斧,借此我们来对比一下新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不同:

生产工具 形状 用途

较粗糙 用于采集、渔猎 精细尖锐

用于农耕生活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很明显,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2.新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 2.1遗址分布及特点

新石器时代作为我国远古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已在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就有一万多处

问:很显然,同学们观察分布图后可以发现,它的分布特点可以用书本上八个字概括,

答:那就是多元一体,中原核心。这里我们还是采用课本的体系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为前期和后期。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期时代早期,也就是距今7000-5000年前的时段内,主要有三个代表性文化,分别是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在原始农业方面呈现出北粟南稻的格局,在手工制作方面,仰韶文化的彩绘陶器和河姆渡文化的养蚕缫丝技术都让人惊叹不已,而到了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以“蛋壳陶”为名的龙山文化所替代。同时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也都出现了精美玉器和大规模祭坛。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这种文明的进步恰恰体现在由制作工艺改善而带来的原始农耕和聚落的逐渐发展。

5b9uu0u1u6072ie1yi364bptb11x4w00mg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