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D. 《刘姥姥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

【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3.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

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 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 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答案】 A

【解析】【分析】A.“舍生取义”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孟子》。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B.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 “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这句话没有语病。 D. “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有误, “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是条件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 “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有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7.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

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中的“庆历”“元丰”“崇祯”都属于用皇帝的年号纪年,D“己亥”属于用干支纪年。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

8.“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 )

A. B.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art00cows3ibqw7s1xb7s7tu43ow500to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