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可以理解为生命活动取决于“阴阳自和”的稳态适应性自组织调节。“阴”,可理解为自组织指向稳态的调节;“阳”,可理解为自组织指向适应的调节;“阴阳”概括了以整体性稳态和主体性适应为目标的、稳态适应性自组织调节为动力的“目标动力系统”,是“升降出入”主体性开放的“自组织生成演化系统”,是“神转不回”生长壮老已时间不可逆的生命运动过程[3]。阴阳自和的稳态适应性自组织调节,就是自愈机制;阴阳自和也就是内外和谐的整体稳态和生态平衡。美国生理化学家劳伦斯·J·亨德森早年通过对缓冲溶液的研究[4],认识到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具有调节各种生命过程的能力。正如他在1913年所指出的那样:“生理过程表现出的正常功能,依赖于生命体内物理、化学条件的精确调整和维持。现在已经知道 ,诸如温度、分子浓度和酸碱度等条件 ,能够很好地被调节和维持,调节是通过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实现的,而维持则是通过体内外环境的交换来实现的。”

人体的这种自我运行和自我调节机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处所谓“化”即生化,指生长发

16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育,它不仅指天,也包括人,而且在这里主要是指人,指人体内的气化活动之不可代替。这种变化的自然性、客观性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通过“养”与“和”而使有病的机体康复。如,水饮在人身内由生水变为熟水 (见邹润安《本经疏证》)的过程,即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个过程不可替代,但当这个过程借助自身的调节机制不能正常运行时,可以运用各种养生、治疗、保健措施使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运行。 医圣仲景就是一个善于促进人体“阴阳自和”和“化病气为生气”的大师。《伤寒论》明确指出:“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仲景在此提出了人体患病之后能够自愈的机制在于阴阳自和,并指出了治疗疾病应当遵守的一个原则 (也是疾病痊愈的根本原因 )——阴阳自和,即基于阴阳的调理作用而使机体达到和恢复最佳有序稳定状态,这就是阴平阳秘,即健康。也就是说,人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正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使人体自身能保持和维护阴阳自和的稳态。这一调节功能,是通过机体内部之间相互协调与平衡,使许多疾病不治自愈。医生的作用不过是推动它、保护它,

17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而不是破坏它,当然更不能越俎代庖。也就是说治疗措施要善于化病气为生生之气。阴阳相对协调平衡 ,则健康无病 ,即“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阴平阳秘 ,阴阳的协调配合 ,相互为用 ,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故《内经》有“因而和之 ,是谓圣度”之语。

那么阴阳自和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呢? 第一,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自和的前提条件,阴阳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二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以达到一种共存的阴阳调和的最佳状态。第二 ,阴阳运动是阴阳自和的物质基础 ,阴阳二气是不停运动着的 ,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自我调控达到一种“和”的状态 ,故又称“自和”。第三 ,阴阳交感是阴阳自和的表现形式 ,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运动调整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最佳有序状态 ,也就是阴阳自和。 1.2 五行生克制化五行之间逐一相生

隔一相克。这一模式尽管看起来单调,甚至刻板,其实却直观地展示了五行制化的复杂关系,其中凝聚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整个五行学说的精髓所在。

18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五行系统之中蕴含的制化的形式,可用木、火、土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木生火,火生土,这一过程木促进了土的资生,是一个正作用,但同时木克土,这一过程木可以制约、克制土的资生,是一个反作用。对于土而言,木的作用相反,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看似矛盾,其实正是制化理论的关键所在。如果木对土的作用只有相生或只有相克,两者则处于不稳定状态。而既有相生,又有相克,两者相反相成,其共同作用使土处于平衡状态。

在五行系统之中,类似的制化关系还有很多 ,如火生土,土生金 ,而火克金;土生金,金生水,而土克水;金生水,水生木,而金克木 ;水生木,木生火 ,而水克火等等。这样一来,五行中任一行同时受到相生和相克双重作用,既不会被过分资生,亦不会被过分克制,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五行系统当中,类似的制化关系还存在于其它各行之中,如火生土,而土克水,水克火;土生金,而金克木,木克土;金生水,而水克火,火克金;水生木,而木克土,土克水。如此 ,则整个五行系统均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可见五行系统并非呆板而缺乏生气的体系,相反,五行之间普遍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且彼此相互包含、相互牵制。

19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这种错综复杂而玄妙多变的制化关系的存在使得五行系统成为一个极其稳定持久的体系。正如张景岳《类经图翼》中所作的精辟论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在中医学理论中,将五脏归属于五行,这样五脏之间也就具备了生克制化的关系,就是说,人体的五脏本身就有维持其动态平衡的能力,这种通过相互为用、相互制约来维持自我平衡的制化能力,只有在邪气深重的时候,才不能进行自我调节,一般在邪气不甚重的时候,人体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制化能力,达到自我愈合的目的。这是人体具有强大自我愈合、自我调节能力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2 自我调节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认识到人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和自我愈合的机制,说明人体这一复杂生命体具有生生之气,是有生命活力的,这种生生之气是人体维护健康的基本能力。人体的生生之气,既有可能被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七情等)所损伤,也有可能被各种治疗措施(如药物、手术等)所戕伐。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命

20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可以理解为生命活动取决于“阴阳自和”的稳态适应性自组织调节。“阴”,可理解为自组织指向稳态的调节;“阳”,可理解为自组织指向适应的调节;“阴阳”概括了以整体性稳态和主体性适应为目标的、稳态适应性自组织调节为动力的“目标动力系统”,是“升降出入”主体性开放的“自组织生成演化系统”,是“神转不回”生长壮老已时间不可逆的生命运动过程[3]。阴阳自和的稳态适应性自组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apud6np7y3gzju6vsv034ka295j7z00cy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