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用中医药可以发挥其标本兼治、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优势,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延长复发的间隔时间。此外,外用中药也为无创治疗各种肿块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妇科病对于妇女月经不调及经前期、更年期综合征这类病,西医治疗往往用激素或对症疗法,不仅有副作用且容易复发,而中医调理采用扶脾、固肾、调气血等方剂,疗效独特,可起到与西医诊治互补的作用。

患者进入慢性期或缓解期患者进入慢性期或缓解期,如慢性消化道、泌尿道炎症,呼吸道患者缓解期以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肝硬化代偿期等,用传统方法进行调理往往能使身体康复较快。

原因不明或病因、病理复杂的患者目前,很多重大的疾病,西医尚未找到特效药物或方法,如艾滋病、癌症、戒毒及防止复吸等。这些疾病多原因不明、病变复杂,中医药整体动态的综合调节、多靶点、多途径作用,其思路可借鉴,其方法可利用,从本质而言这也是中医药优势的方面之一。如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能恢复能力,减少

11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

老年病的防治和康复中医对冠心病,高血脂症缺血性中风,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耳目失聪、前列腺炎等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采用补益为主,扶正祛邪,结合活血化瘀,往往获效甚佳。中医的康复手段多,在老年康复中不局限于药物,除传统的食疗外,针灸、气功、按摩、运动疗法等是中医的主要康复手段。

对西药有过敏反应和副作用或有耐药、抗药者中药的副作用比化学药物小,中药治疗能减轻或避免化学药物的副作用。有些人对青霉素、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有过敏反应,还有些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这和体内产生抗药、耐药性有关,患者如再患感冒发烧,或上呼吸道感染,便不宜再用西药治疗。如改服具有清润疏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等功效的中草药定会收到很好疗效。

当然,中医也并非在所有疾病的治疗上都占优势,如糖尿病治疗,中药降糖并不占优势,但对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能明显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理进程;对于中风,中医药

12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治疗在降血压和快速清除出血、急救等方面不及西医药学,但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针灸有着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论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和优势:

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在于:机器在损坏之后,其自身不借助外力(人的帮助)无法自己修复,人则在得病之后,在不借助外力(药物的治疗)的情况下,却有自我愈合的可能。但在现实生活的医疗实践中,人们大多数情况下对疾病的态度是:首先选用药物治疗。如疼痛,吃止痛药;腹泻,吃止泻药;发热,吃退烧药。经常把人体的自我愈合能力置之不理。其结果是表面上看痛苦(如疼痛、发热等)减轻了,实质上是病邪深入了,症去人未复,人体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阴阳平衡”。如腹泻,其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因为误食不洁食物引起的腹泻,其所出现的“腹泻”症状,正是人体自我愈合、自我调节、正气驱邪外出的自身调节反应,如果不考虑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过早使用止泻药物,势必造成关门留寇,导致病邪深入,为医者当戒之。

养生治病实践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使人获得健康 ,中医学关于人的健康目标模式是“正气存内,邪不可

13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干”的自我稳态和生态平衡。医生治病的治愈标准是“标本相得,邪气乃服”,并不要求必须把“邪”彻底消灭[1]。因为这不可能,也没必要,还没好处,只要能够达到“邪不可干”或“邪气乃服”即可。换言之,人体和各种致病因素(如邪气)可以成为朋友,既要尊重人的正气,也要对环境非我(包括邪气)宽容。因为,环境因素是“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医学的首要问题是:识别利害药毒,更要能动地化害为利,诸如化毒为药、化敌为友、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以为治病养生之用,为人类健康服务。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自觉地化利为害、变药为毒、医药手段转化为致病因素,损害健康和制造疾病 ,则是医学的不幸。所以,中医学要提高对环境利害、药毒的识别能力和转化能力,根本在于把握利害的取舍标准,即养生治病务必时时考虑人的正气这个根本。“正”是健康,“气”为能力,即人的自我维护和获得健康的能力,这是养生治病实践的依靠对象,从而也是具体识别利害药毒的价值标准。

关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仅有理论基础,而且有丰富的临床实践,下面分而论之。 1 人体自我调节的理论基础

14 / 25

中药理论基本常识

1.1 阴阳自和阴阳自和的概念

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贵和”思想。《淮南子·范训论》中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阴阳相接,乃能成和”,意思是说阴阳二气的协调就是“和”,阴阳二气相接化物才能达到“和”的要求。“和”是宇宙的最基本的原则。阴阳合和,万物自生,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观点。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七版教材的阴阳学说中增加了“阴阳自和”的内容[2],笔者认为,这一内容非常重要,甚至比阴阳学说的其他内容还要重要,因为这一内容揭示了人体自身维护健康的主要机制。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的发展和运动,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中医学运用阴阳自和的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健康恢复的内在机制,说明人体阴阳二气具有自身调节的能力。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深层次运动规律,它揭示了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原因。中医阴阳理论认为,阴主静而阳主动,阴主节制而阳主调动,阴司内而阳司外,阴主入而阳主出,阴主降而阳主升;因此,阴阳是对升降出入的调节,是对体内实现稳态和对体外实现适应的调节。所以《内经》提出的“生之本,本于阴阳”,

15 / 25

5apud6np7y3gzju6vsv034ka295j7z00cy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