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初中物理教师名师赛4.6《浮力》的教学设计(重庆育才中学 阮享彬)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浮力》教学设计

北师大(北京)版八年级(上)第四章 第六节

《浮力》教学设计

重庆育才中学(400050) 阮享彬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版)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四章第六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一步认识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大小的规律。为后面浮力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程在学习中要用到实验、推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 【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素材,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为此,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以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引入新课;在学生对浮力概念形成后,进一步提出定量测量的要求,在理解称量法测浮力的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自制“浮力秤”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然后利用改进工具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实现创造的价值,通过合作交流,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演示小实验引起学生认识悖论,再一次激发和持续学习兴趣,加深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相关内容;最后以自制“浮沉子”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以此结束本节教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能进行简单改进简化浮力测量;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第 1 页 共 3 页

《浮力》教学设计

难点: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器材准备(15组):小水桶、小木块、乒乓球、弹簧秤、钩码、橡皮泥(带桶)、

矿泉水瓶两个(一个去底)、小塑料袋、小一次性水杯、一瓶“鲜橙多”饮料。

教师演示准备:自制浮力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情景导入

以小学课文《皮球浮上来了》为背景,引入新课。 二、 体验浮力教学

1. 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形成浮力概念

首先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从物理角度分析浮在水面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接着提出问题1: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通过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2. 称量法测浮力

提出问题2:如何知道浮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中物体受力情况,根据力的

平衡关系总结出,即:F浮=G-F。

进一步提出问题3:能不能想办法直接从弹簧秤上读出浮力?教师借助弹簧秤示数变

化反映的浮力大小规律,启发改造刻度盘,发明“浮力秤”,学生完成实际改进。

三、 浮力大小探究 1. 提出问题、猜想:

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在体验浮力大小变化过程中,观察排开水多少

的变化后,提出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最后教师引导提炼出探究的问题: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2. 设计方案,分组探究

根据探究目的,围绕如何收集排开水和称量方法展开讨论,初步确定一个基本的方案。

然后学生自选器材进行探究以期能得出满意结论。教师巡视、为部分同学提供帮助,不断鼓励学生巧妙选用器材,简化探究过程。

3. 交流评估

鼓励学生大胆参加交流:A.探究结论是什么?B.选用了哪些器材,如何操作、怎样得

出的结论;C.有意识地与他人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教师首先在充分肯定学生小组探究方案的基础上,特别表扬部分有所创造的小组探究。

然后借助学生最简单的实验方案,适当优化后,演示物体逐渐浸入另一未知液体的过程中的浮力和排开液体重量的实时关系;将学生“浸没”时得出的结论推广到逐渐浸入的全过程,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4.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第 2 页 共 3 页

《浮力》教学设计

先借助《海尔兄弟》片段进一步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接着简单介绍阿基米德;

最后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范围并播放电影《飞屋环游记》片段加以强化。

5. 阿基米德原理的简单计算:

例题:现在国际上正式比赛用的乒乓球直径是40mm(即体积约为3.3×10-5m3)、质量

2. 7g的乒乓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有多大? 通过计算加深对皮球在水中要浮上来的认识。

四、 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 1. 演示对比实验,提出问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演示小实验,乒乓球在水底不浮上来?!学生有了充分的质疑后,

老师演示对比实验----乒乓球又浮上来了?

2. 分析对比实验,解释本质

结合液体压强规律探究发现浮力的产生原因。以此解读阿基米德原理中“浸在”的真正

含义;播放视频《小鲤鱼历险记》片段,学生回答陷入泥中的小鲤鱼为什么不能依靠浮力浮起来,以此强化浮力的产生原因。

五、 总结 1. 2. 3.

我改进了弹簧秤,发明了“浮力秤”。

我知道了: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受到的重力。

我知道了为什么流体会产生浮力。

六、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 2. 选作下列之一:

(1)为自制的“浮力秤”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2)自制一个“浮沉子”,研究涉及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物理知识,并用它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009-10-26

第 3 页 共 3 页

全国初中物理教师名师赛4.6《浮力》的教学设计(重庆育才中学 阮享彬)

《浮力》教学设计北师大(北京)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六节《浮力》教学设计重庆育才中学(400050)阮享彬【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版)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四章第六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一步认识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探究浮力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alek2gjki6bod04q6y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