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单元练习: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重庆中考B卷)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呈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2.(2018湖南邵阳中考)在“粗盐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下列各步骤中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 ) A.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 B.过滤:直接将粗盐水倒入漏斗中

C.蒸发: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便停止加热

D.计算产率:将精盐直接转移到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答案:A 3.(2018南京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2++--++

A.Cu、Na、Cl、OH B.H、K、N、S

+-+2+-C.Na、N、N、OH D.Ag、Ba、N、Cl 答案:B 4.(2018广州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性质 项 用途 A 活性炭有吸附性 脱色制白糖 B C 小苏打能与盐酸治疗胃酸过反应 多 碳酸氢铵受热易作化肥 分解 工业炼铁

答案:C 5.(2018山东青岛中考)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D CO具有还原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答案:C 6.(2018呼和浩特中考)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可能含有AgNO3、Ba(NO3)2、FeCl2、Cu(NO3)2、Na2SO4中的几种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并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废水。 【查阅资料】①白色的Fe(OH)2沉淀在潮湿空气中迅速转化为红褐色Fe(OH)3; ②Ba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

(1)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化学式为 ;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另一份加入过量氢氧化钠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过程中与OH反应的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

(2)依据工厂排出废水中含有的物质,该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处理该废水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

废水中含有的物质为 (写化学式),溶液C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此流程中涉及 种基本反应类型。

2++

答案:(1)AgCl H2SO4+Ba(NO3)2BaSO4↓+2HNO3 Cu、H

(2)AgNO3、Ba(NO3)2和Cu(NO3)2 NaNO3、NaOH和Ba(NO3)2 3

7.(2018南京中考)右图中A~I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B、D、H均为单质;F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H在B、F、G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F ,H 。

(2)实验室常用E制取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和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写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O2 Cu (2)2H2O2(3)置换反应 (4)H2+Cl2

2HCl

2H2O+O2↑

模拟预测

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可以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 B.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制碱法”生产 D.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纯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项正确;草木灰(含K2CO3)溶于水呈碱性,铵态氮肥不能与

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造成肥效降低,B项错误;纯碱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生产,C项正确;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混合配制波尔多液,D项正确。 答案:B 2.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是②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操作是⑤ B.②④⑤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按①③②的步骤进行实验,可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但步骤③产生误差

D.按①③②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若②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②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④,A项错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B项错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步骤③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导致读数大于实际值,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项正确;实验中,若步骤②所用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项错误。 答案:C

3.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 ) A.甲:水,乙:氢氧化钠 B.甲:氯化钠,乙:稀硫酸 C.甲:稀盐酸,乙:氯化钠 D.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解析:加入试剂甲,碳酸氢铵和氯化铵能产生氨气,说明试剂甲显碱性;加入试剂乙,碳酸氢铵能产生气泡,说明试剂乙呈酸性。 答案:D 4.(双选)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物质(括号内为杂除去杂质的方法 项 质) A NaCl(Na2CO3) B CaO(CaCO3) C D Cu(Fe) HNO3(H2SO4) 加入适量的Ca(OH)2 溶液、过滤 加入水、过滤 加入过量CuSO4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解析:A中加入Ca(OH)2溶液会生成新的杂质NaOH;B中加水,碳酸钙不溶解,但是CaO与H2O生成Ca(OH)2;C中加入过量CuSO4溶液,将铁充分反应完,过滤得到Cu;D中加入适量Ba(NO3)2把H2SO4反应完,生成HNO3。 答案:CD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2+-A.H、Cl、HC B.Ca、C、Cl +-+2++C.K、OH、Na D.Cu、S、Na

+2+

解析:H、HC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A项错误;Ca、C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B项错误;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C项正确;铜离子溶于水为蓝色,D项错误。 答案:C

6.右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解析: 正解释 误 圈Ⅰ中2H2O2H2↑+O2↑、2H2O22H2O+O2↑都是分解反应 ( )

A √ B √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故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 × 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 D √ 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故可以利用①制得烧碱

答案:C 7.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溶乙+丙+甲+甲+乙 液 丙 丁 丁 无明现白色 白色 无色 显 象 沉淀 沉淀 气体 现象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解析:四物质中只有BaCl2与H2SO4和Na2CO3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丙为BaCl2,则乙和丁分别是H2SO4、Na2CO3中的一种,故甲是HCl。HCl分别与H2SO4、Na2CO3混合,产生的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和无色气体,故乙是H2SO4,丁是Na2CO3。 答案:C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 解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碳酸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②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纯碱、CO2和H2O,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2)工业上利用氮气、氧气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3)操作a是将碳酸氢钠固体和氯化铵溶液分离,故采用过滤的方法;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4)NH4Cl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元素,故可以用作氮肥。 答案:(1)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2)物理

(3)过滤 漏斗 (4)可以用作氮肥

9.小煜通过学习知道: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进行实验】小煜将Na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 ,证明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①只有NaOH ②有Na2CO3和NaOH ③

【实验设计】步骤1: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含有 ;

步骤2:将步骤1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由此可知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若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对生成的含钠化合物进行猜想有三种情况:只有NaOH,只有Na2CO3和Na2CO3、NaOH的混合物;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有Na2CO3,再取滤液滴加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由红色变无色,说明有NaOH和Na2CO3;步骤1未出现白色沉淀,故无Na2CO3生成,而生成CaCO3、NaOH和H2O。 答案:【进行实验】CaCO3(或碳酸钙)

【作出猜想】只有Na2CO3

【实验设计】Na2CO3 溶液先由无色变红色,然后由红色变无色 【拓展提高】Ca(OH)2+NaHCO3CaCO3↓+NaOH+H2O

10.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 种有效元素。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 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各写一种)

解析:(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氮、磷、钾三种有效元素。

(2)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碳、氧、氮、氢四种原子个数比为1∶1∶2∶4。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的质量为50 kg×25%×=2.5 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易潮解,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答案:(1)3 (2)1∶1∶2∶4 (3)2.5 (4)易潮解 受热易分解

11.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1)CuSO4 (2)Na2CO3+BaCl2BaCO3↓+2NaCl (3)Na2CO3、KOH KCl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否则不含KCl

12.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计算:

(1)CO(NH2)2中共含有 (写数字)种元素;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若CO(NH2)2中含有3 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 答案:(1)4 (2)60 (3)6.4

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单元练习: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重庆中考B卷)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呈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铵属于酸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D.氯化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aird4mo5f0h1ll01eyq0a6ri16osu014d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