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城镇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 IP地址: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 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 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cnnic.cn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cnnic.cn或www.cnnic.cn,除此以外,whois.cnnic.cn,mail.cnnic.cn……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 企业/中小企业:本报告中的企业均指中小企业,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1年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界定,不含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 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10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普及率的增长幅度相比上年继续缩小。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100000 万人 42.1% 50.0% 38.3% 34.3% 75000 28.9% 35.0% 22.6% 56400 50000 16.0% 45730 51310 20.0% 8.5% 10.5% 38400 29800 25000 21000 11100 13700 5.0% 0 -1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网民数 互联网普及率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2.12 图 1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分析非网民未来上网意愿,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互联网或将保持当前增速下行的趋势:在2011年年中的调查中,有65.0%的非网民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不上网或可能不上网,而到2012年底,这一比例已经提升至77.3%;相比之下,目前没有上网、但未来半年内考虑上网的潜在网民占比仅为13.4%,保持逐步下滑的趋势。这一结果显示出,原本就有上网意向的潜在网民,正在逐步完成向网民的转换;而对于不准备上网的网民,其上网的意向并没有显著提升。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非网民未来上网意向 90% 68% 65.0% 45% 23% 0% 2011年6月 17.5% 17.5% 16.3% 14.3% 2011年12月 17.0% 10.2% 2012年6月 13.4% 9.3% 2012年12月 肯定上/可能上 不一定/说不清 肯定不上/可能不上 69.5% 72.9% 77.3%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2.12 图 2 非网民未来上网意向
针对未来上网意向不同的非网民,通过比较其各自不上网的原因,可以发现上网意向比较强烈的非网民(即潜在网民)受到自身生活习惯(没时间上网)和硬件条件(没有上网设备、当地无法连网)的限制相对而言更为明显(见图 3)。目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网络接入以及上网终端的费用逐步下降,通过政府和互联网业界的努力以及技术的发展,这些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来消除,未来网民的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于这些潜在用户。
非网民上网意向与不使用互联网的原因 80 % 66 60 40 20 0 不懂电脑 /网络 没有电脑 等上网设备 当地无法 连接互联网 没时间上网 年龄太大/太小 42 36 35 30 16 15 15 14 11 10 34 33 33 27 13 5 4 4 2 4 8 8 23 12 肯定上 可能上 不一定 可能不上 肯定不上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2.12 图 3 非网民上网意向与不使用互联网的原因
12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而对于未来没有上网意向的非网民,多是因为不懂电脑和网络,以及年龄太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相对复杂:部分人群的上网需求不强,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与其现实生活仍存在距离,因而没有形成足够的需求去刺激其学习并接受新事物;当前互联网使用还存在技术门槛,对个人的知识技能有一定要求。无论是需求不足还是存在学习门槛,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依靠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下调等手段,而且需要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创新、针对不同人群有更为细致的服务模式、网络世界与线下生活更密切的结合、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化和易操作化。
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些改变的实现创造了机遇。2012年,中国政府针对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2月,中国IPv6发展路线和时间表确定;3月工信部组织召开宽带普及提速动员会议,提出“宽带中国”战略;5月《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针对我国宽带普及、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态制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这些政策加快了我国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将推动互联网的持续创新。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60000 万人 69.3% 74.5% 80% 60.8% 66.2% 45000 41997 60% 35558 39.5% 30274 30000 23344 40% 24.0% 15000 11760 20% 5040 0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手机网民规模 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2.12 图 4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二)手机网民规模1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手机网民规模在2012年增长迅速,并于年中超越使用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与此同时,手机上网网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仍然是功能手机,而非智能手机,因而在上网时长、应用深度、使用功能的丰富性上,与PC终端还存在一定距离。
手机上网快速普及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推动了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持续不断的创新热潮,以智能手机为主流的智能移动终端,因全新的终端交互方式与用户使用环境和习惯,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2012年出现了许多受到用户欢迎的移动应用,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接入移动互联网。另一方面,手机上网的发展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到限制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包括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低学历低收入群体。使用价格低廉和操作简易的终端,可以满足了这些人员相对初级的上网需求,推动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随着智能终端价格继续走低,大量低端智能手机被推向市场,同时流量资费日益平民化,这些人群将逐步转化为智能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针对这些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无法接入网络的群体。
(三)分省网民规模
201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网民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贵州、安徽、广西、江西等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的省份网民增长速度最快,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网民普及率较高,网民增速则相应有所放缓。
到2012年底中国共有八省市超过一半常住居民已转化为网民。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在七成上下,达到了北美国家、大部分西欧国家以及日本和韩国等高普及率国家的水平;广东、福建、浙江和天津在60%左右,辽宁和江苏的互联网普及率在2012年也达到了50%,同处于这一水平的包括俄罗斯和巴西这两个新兴市场国家。而在网民增速方面,这八省市中除天津外,网民增长率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山西、海南、新疆、青海、河北、陕西、重庆、宁夏、山东、湖北等十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在40%-50%之间,其中河北和宁夏的互联网普及率升幅超过四个百分点,是网民增速较快的两个省份。
另外,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湖南、西藏、四川、安徽、甘肃、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不到40%,显示出我国不同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距。
14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