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节 事业生涯的管理

一、 事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事业生涯管理(0204名词):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二、 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一) 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

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关键)

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4.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

(二) 组织对职工的事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0407简答) 1.鼓励和指导职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2.监督职工事业计划的执行,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到现有职工的事业计划情况,也要考虑到新员工的职业期望和兴趣,更

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事业发展途径 4.人力资源的配臵也需与事业设计和规划统一起来 5.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也是对员工事业计划的监控

6.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其实现事业生涯目标

(三) 简述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0404简答) 1.个人和组织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 2.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3.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因为事业生涯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四节 事业生涯的选择

一、 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 (一) 个人条件的影响 (二) 父母的影响

(三) 朋友、同辈群体的影响 (四)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五) 学校教育影响

二、 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方法

(一) 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1.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他认为有六种“个性定向”决定着人们从

事职业的种类。

(1) 现实操作型:被吸引从事实地操作活动的职业,如工程技术、林业、农业等; (2) 调查研究型:适合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动,如生物学家、化学家等; (3) 社会型:适合涉及人际间而不是智力或体力型的活动;

(4) 常规(传统)型:从事结构化、受严格规划控制的活动,如会计、统计、办公人员; (5) 管理型:适于从事涉及在影响别人的言语、活动的职业,如经理、律师、公关行政人员; (6) 艺术型:

2.薛恩认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他的能力、兴趣、动机、需要、

态度和价值观而发展出一个清晰的“职业自我观念”。他认为有五种“职业锚” (1) 技术职业锚:这种类型的人作职业选择时以工作的专业技术或服务内容为基础。 (2) 管理能力职业锚:追求目标是具有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 ① 这些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② 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③ 具有情绪自控能力。

(3) 创造性职业锚:具有强烈的创造性。

(4) 安全职业锚:只关心长期的职业稳定性和工作安全。

(5) 自治独立职业锚:只想成为他们想成为的那种人,不依赖他人,不愿生活受限。 职业锚(0404名词):是指在职业选择时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F)

(二) 对组织的了解和选择

对组织的了解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 对组织性质、结构、规模、经营管理状况、竞争能力、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等方面的了解; 2. 对组织内部工作性质、任务、要求、工作条件方面的了解; 3. 对组织内部发展机会、晋升途径、工作报酬方面的了解;

三、 对事业生涯选择的调整

随着社会客观环境、组织环境和个人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必须对事业生涯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五节 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

一、 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

(一) 纵向的变动: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

(二) 横向的变动: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变动。 (三) 向核心的变动: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

纵向变动是一种上下升降的圆锥体,横向变动是围绕圆锥体圆周进行变动,向核心部门变动是从圆锥体的周围向其中心变动。

二、 整个生涯的阶段划分 (一) 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占主导地位是的各种需要和幻想。 2.探索阶段(15-24岁):自我考查、试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职业方向的探索。 3.创立阶段(25-44岁):寻找一个适当的领域创立事业。 4.维持阶段(45-64岁):继续沿着所创立的事业道路前进。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二) 按事业的先后划分 1.早期: 2.中期: 3.晚期

第六节 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制定事业生涯计划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要有灵活性

2.在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中,要给予职业择业的权利和自由

3.为实施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工作,还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 4.广泛开展心理测定与职业咨询,做好双向选择 5.两种生涯的结合(双事业生涯的配合)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一、 群体与群体行为 (一) 什么是群体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群体的理解(0707论述)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含义如下: 1. 群体是由不同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群体的共同规范,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 2.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为其行为的导向。 3. 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他人的存在。 4. 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

5. 每个群体成员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的角色、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F) (二) 群体行为的解释

试述群体行为的模型(0904论述) (1) 工作群体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们是更大的组织的一部分。因此,每个工作群体都要受到来自群体

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工作群体本身蕴藏着由群体成员决定的各种资源。这包括群体成员的智慧才能和工作动机等。

(2) 群体本身还有一个决定其成员的角色和规范的内部结构。这些因素决定着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模

式和其他过程。

(3) 最后,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受群体所承担的任务类型的影响。 二、 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 (一) 安全需要 (二) 地位需要 (三) 自尊需要 (四) 情感需要 (五) 权力需要

(六) 实现目标的需要 三、 群体发展的阶段 (一) 五阶段模型

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0504简答) 1. 形成。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2. 震荡。这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3. 规范化。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4. 有所作为。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 5. 中止阶段。准备解散。(F)

(二) 间断-平衡模型

群体的发展并非都经历相同顺序的发展阶段,但在形成和变革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研究发现: (1) 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2) 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3) 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4) 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5) 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6) 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0704简答)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四、 群体的类型

(一) 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

1. 正式群体:是指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二) 我们还可以把群体细分为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 1. 命令型:由组织结构图规定。

2. 任务型:由组织结构决定,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 3. 利益型 4. 友谊型

第二节 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试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0607论述) 一、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 组织战略

一个组织的整体战略,规定着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二) 权力结构

权力结构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臵。 (三) 正式规范

组织通常会制定规则、程序、政策以及其他形式的规范来使员工的行为标准化。 (四) 组织资源 (五) 人员甄选过程

(六) 绩效评优和奖酬体系 (七) 组织文化 (八) 物理工作环境

二、 群体成员的资源 (一) 能力

1. 一个人如果拥有对于完成工作任务至关重要的能力,更愿意参加群体活动,一般来说贡献也更多,成

为群体领导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群体能够有效地利用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会更高。 2. 群体成员的智力与工作任务相关的能力都与群体绩效有关,但相关度不高,这说明,其他因素如群体

规模,都对群体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二) 性格特点

三、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0604名词):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可以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 群体结构的变量主要包括: (一) 正式领导 (二) 群体规模 (三) 群体构成

四、 群体任务

1. 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绩效和群体成员满意度的影响,也受到群体所从事的任务的影响。证据表明,群

体任务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影响群体的有效性。 2. 群体任务可简化为两类: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是指常规化、标准化的任务;复杂任务:是指那些新颖而又非常规性的任务。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一、 群体规范的功能 (一) 规范的功能

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此行为标准。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简述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0404简答) 1. 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确定行动的标准) 2. 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完成群体目标)

3. 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评价群体成员行为的效果) 4. 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督导行为)

(二) 规范的一般类型

1. 群体绩效方面 2. 群体成员的形象 3. 非正式的社交约定 4. 资源分配

二、 群体规范的形成

简述群体规范的形成(0604简答) (一) 群体规范是在群体成员掌握使群体有效动作所必须的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大多群体规

范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形成的: 1. 群体成员所做的明确的说明; 2. 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 3. 私人交谊;

4. 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F)

(二) 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1. 能促进群体的生存;

2. 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3. 能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4. 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

三、 角色的特性

角色(0604名词):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的模式。 (一)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二) 角色知觉: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三) 角色期待(0404名词):指他人认为个人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四) 角色冲突(0607名词):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时,如果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那么就很难服从另一种角色的要求,这样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

一、 凝聚力的来源

(一)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0204,0304名词):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

5a5y17rf3u5ap1c1l9k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