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山校园网平台

(3)分化性强化。分化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差异作出反应。分化性强化是指我们要利用一些线索、信号和信息来强化某些特定的行为、目标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强化某一行为,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作出某一反应会得到某种奖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很明确,学习动机就会增强。要使学生学会分化,还必须对他们反应的正确和错误提供反馈。

9.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异同?

(1)相同点:二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建立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都强调外在的刺激和能够测量的外在反应,而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重视。

(2)不同点在于:

①联结建立的顺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通过将无条件刺激与某一中性刺激结合一次或多次后,最终建立与某一反应之间的联结;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在某种刺激情境中,建立某一正确反应与某一强化刺激之间的联结。简言之,前者是建立S-R联结,后者是建立R-S联结;

②刺激的含义不同。前者是指不能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后者是指具有奖励性质的强化刺激,而不是中性刺激;

③反应的含义不同。前者主要是指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或内脏和腺体的一些反应,而后者是指个体能够主动控制的肢体的外在反应;

④适用条件不同。前者主要用于解释人们的各种情绪性反应、内脏或腺体的反应是如何与各种中性刺激建立联系的,其内在机制是怎样的;而后者主要是解释如何有效地建立、形成新的行为,尤其是如何利用强化手段来形成良好的行为或改变不良行为。 比较范畴 经典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为 顺序 学习的发生 例子 无意的,情绪的,生理的 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后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配 有意的 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前 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 学生将课堂(开始是中性的)与学生回答问题后受到表扬,学生教师的热情联结在一起, 课堂引发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加 出积极情绪 ★第六、七章★ 6.与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相比,人本主义的特色是什么?

(1)三者差别在于:学习的行为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学习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人格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特色还体现在其对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启示: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生本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情感,构建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策略组织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包括学校环境、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第八章★

8.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教师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5)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页脚内容12

唐山校园网平台

(6)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7)适当进行归因指导,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材答案:

(一)教学吸引。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激发。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三)反馈和评定。 (四)奖励和惩罚。 (五)合作与竞争。 (六)归因指导。 ★第九章★

9.4.为了消除一种不良行为,我们可以使用惩罚、消退和分化性强化等方式。他们有何优点?各自适用范围怎样?

(1)惩罚。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通常是给学生呈现厌恶刺激,或者使用隔离性措施,让学生体验到不愉快地情感体验。这种方法能够立刻让学生从不适宜行为中脱离出来,但是其持久性不强,且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一般,惩罚比较适合于比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打架斗殴等。但应用时,要把握好时机和程度。通常,在教学中,我们不强调运用惩罚。

(2)消退。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教学过程中运用消退比较困难,有时即使某些问题行为减弱后, 它也可能突然重新出现,这是自然恢复现象。教师在使用消退时应注意要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并且,应结合消退使用其他的方法,如强化适当的行为。

(3)分化性强化。分化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差异作出反应。分化性强化是指我们要利用一些线索、信号和信息来强化某些特定的行为、目标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强化某一行为,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作出某一反应会得到某种奖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很明确,学习动机就会增强。要使学生学会分化,还必须对他们反应的正确和错误提供反馈。

教师答案: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要想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从而带动更好的学习,就要遵循以下几点:

(1)突出不同学习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正迁移。 (2)抓住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对相近概念的理解。 (3)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 (4)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

(5)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教材答案:教师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整合学科内容 2) 加强知识联系 3) 强调概括总结 4) 重视学习策略 5) 培养迁移意识

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和改造学校的环境和氛围,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在每次学习前,也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产生的消极迁移。

网络答案:

页脚内容12

唐山校园网平台

(1)精选教材。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经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 (3)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

(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教学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第十二章★

7.利用交互式学习的方法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

交互学习的方式是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进行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教会学生这样四种策略:(1)总结: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它要求教师首先要示范这种策略,然后由学生轮流扮演“教师”角色,从而通过教师树立的榜样行为,使学生自己能做,最后改变自己的角色。这种学习方式能增加成绩差的学生的成绩。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其中学业求助策略表明,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必须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在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更需要向他们寻求助力。而他人的帮助就如同课本一样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性学习策略。因此,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运用这四种策略,尤其方便学生充分运用学业求助策略。

★第十三章★

8.你对常见品的问题的矫正有哪些建议?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早矫正,在矫正要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工作要有诚心,细心和耐心。在着手工作时,要注意下列几点: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第十四章★

3.简述直接教学的过程及其使用条件。 教学功能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的内容吧并赋以结构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

使用条件:直接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直接教学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学生对某些基本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必须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或者为了促进后续学习而必须进行过度学习。当然,如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的概念转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那就不宜使用直接教学。

三、案例分析题(共2道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案例一:江老师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一年。他所在的四年级班级有25个学生,男女生基本均等。

江老师将3-4张桌子排成一组,以便于学生在某些课程项目中进行合作。学生似乎都挺喜欢这样安排的。

但是,在这一学年的前几周,仍出现了问题:有一组的一个孩子看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是在聊天,回答问题也经常是答非所问,他们成绩也总是最差。如:江老师时常展示如何做一些事情,如乘法计算,老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告诉学生不可以互相抄袭,同时鼓励学生想到帮助。这个方法通常挺有效的,但是,王华、李丽、张艳这三个孩子总是装作相互帮助在讨论或者在练习本上比划着,但当老师

页脚内容12

唐山校园网平台

走到他们身边时却发现他们是在谈论其他事情,练习也没有完成。此外,他们嬉闹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特别是他们小组的第四个成员安容。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再反复提供他们要注意安静,并按时完成练习,便是不起作用。老师也尝试着忽略他们的嬉闹,或不完成作业就剥夺他们的消息时间,但发现效果更差。

后来,江老师又想到一个策略,即告诉那个小组的成员,如果你们能认真、有质量的完成练习,并不打扰其他孩子学习的情况,就给你们额外的聊天时间。江老师做了这样的调整后,可喜的发现,王华、李丽、张艳这三个孩子在课堂上比以前专注、确实在相互帮助学习,只为了能有时间聊天。一周后,又发现了问题,即这个小组的第四孩子安容越来越感到受挫,因为这个组的其他孩子都在她前完成了练习。这让她觉得题目太难了,老师很多次听到她说“我做不到”、“太难了”,有时甚至把笔扔在了桌子上号啕大哭。于是江老师又调整了策略,将要求修改为:如果这个小组的四个成员都能认真、有质量的完成练习,并不打扰其他孩子学习的情况,就给他们额外的聊天时间。同时,还通过种方式,不断地证明安容能做的很好。不久后,这个小组不再是问题。

请分析:

(1)你认为四年级的学生相互帮助是个好方法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班级的教师,你会采取什么样方法帮助这些出现问题的孩子,从而让他们能专注于作业?

(3)这个案例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学习理论?结合案例加以论述。 答:(1)从案例中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似乎都挺喜欢这样安排的),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相互帮助是个好方法。因为:①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大多在10-11岁左右,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年龄的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与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体积、重量等的守恒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中进行逻辑思维。只是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都必须与熟悉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另外,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渐渐能够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逐渐开始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四年级儿童这种认知发展水平使得上述案例中的儿童间学习的相互帮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提供了理论依据。②从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观来看,学生、周围的环境、学生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案例中的互相帮助学习如果组织得宜,就能够充分地发挥交互决定理论的效用。

(2)案例中的教师主要是应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且通过普雷马克原则解决了王华、李丽、张艳这三个孩子的问题,运用交互学习理论解决了安容的问题。除了这种解决方式外,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方面入手,上述案例中王华、李丽、张艳这三个孩子的情况,属于学习动机不强,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相关的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3)依据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普雷马克原则(教师通过种强化物作为奖励)、观察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交互学习理论

普雷马克原则(教师通过种强化物作为奖励):这一原则是指教师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从案例中来看,“江老师又想到一个策略,即告诉那个小组的成员,如果你们能认真、有质量的完成练习,并不打扰其他孩子学习的情况,就给你们额外的聊天时间。”这正是运用了普雷马克原则,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于是江老师又调整了策略,将要求修改为:如果这个小组的四个成员都能认真、有质量的完成练习,并不打扰其他孩子学习的情况,就给他们额外的聊天时间。同时,还通过种方式,不断地证明安容能做的很好。运用了强化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再奖励他们额外的聊天时间外,降低对安容同学的要求,增强她的自我效能感。

案例二:一天吃晚饭的时候,达伦的母亲问他:“你在学校一天都是怎么过的?”达伦耸了耸肩,

想了一会,然后说:“好吧,让我想想。”“你学会了什么?”他父亲问。“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达伦回答。没有多少东西!真的吗?让我们来看几个达伦在学校一天中的生活片段,看看事实上他到底学了什么东西。

在数学课上,达伦正在学习乘法表中数字9的运算。他发现有些乘法运算容易学习些,因为他能把这种运算与他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9×2=18就像是9+9,而9×5=45则可通过连加数字5得到。其他的

页脚内容12

唐山校园网平台

如9×4=36和9×8=72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他无法把它们与以前学过的数字知识联系起来,卡福雷拉小姐发现达伦和他的一些同学遇到了困难,她教给学生在做乘法表中9的运算时的两个小窍门:

(1)结果中的第一个数字是9的被乘数减1,如9×6,结果中的第一个数字就是6-1即5.

(2)结果中的第二个数字与第一个数字相加等于9。因为5加4等于9,所以9×6的结果就是54. 有了这两个小窍门,达伦发现了九九乘法表的规律,并把这个表正确地记了下来。

在地理课上,卡福雷拉(Caffarella)小姐描述了去年夏天在希腊的旅行。她拿着一张巴特农神庙的明信片,向学生解释说这个建筑全部是由大理石建成。达伦坐在教室的后面,明信片看的不是特别清楚,他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与他们家曾经有过的相似的由大理石造成的建筑物,惊叹古希腊人是如何把它们粘在一起的。

在体育课上,达伦的班级练习踢足球,达伦以前从没踢过足球,他刚开始用脚移动和控制球的动作显得笨拙而不熟练。他的老师仔细观察了他的脚部动作,当他能够正确地用脚做动作的时候表扬他。最后达伦终于能够成功地控球并传给其他同学。

在下午的艺术课上,达论的班级学习如何用纸做面具。他的朋友卡拉(Carla)在面具眼睛下部的孔上放了一个用纸做的褶皱填充物,粘上几张纸覆盖好并弄出形状来,给面具做了一个很大的鼻子。

结合上述案例回答:达伦在学校的一天中是否真得如达论所说的那样:没有学到多少东西?理由是什么?从他身上能看出那些学习规律?

答:并非真如达伦所说的那样没学到什么东西,达伦实际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理由:比如说:在数学课上他学会了做乘法表中9的运算时的两个小窍门;在地理课上他知道了巴特农神庙这个建筑全部是由大理石建成;在体育课上他学会了正确用脚做足球动作;在艺术课上他学会了用纸做面具。

从达伦的一天生活中可看出的学习规律:行为主义的理论、认知加工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一、从行为主义角度分析。我们研究\学习\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看见诸如“记忆”“注意”或“学习”等思维的过程。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有行为:即人们的所言所行。比如,我们不能观察到学生在“识记”,我们只能听到学生说:“我现在开始记………”。

我们可以从达伦的体育课上看到了个人从行为主义角度观察学习的例子。老师观察达伦的 脚部动作(R),并在他做出正确动作时给予表扬(S)。老师不是去担心达伦是如何考虑踢球的,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达伦的外部行为并在他有所提高的时候给予表扬。老师在这里运用了一个简单的行为主义原则:给予了正强化的反应更容易再次发生。

二、从认知主义角度分析。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除非他们把思维也当作一种行为,否则就不能完满地解释学习。他们开始把学习更多的看作是一种心理的而不是行为的改变。这些心理学家把注意力从对刺激与反应关系的详尽分析,转移到了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过程上来。

(一)认知加工的角度。我们通过以下两个小例子来说明认知加工所起的作用。一是达伦把 9×2=18 与 9+9=19 以及 9×5=45 与计算多个 5 相加联系起来.。二是老师通过对九九乘法表的一个规律的描述,从而帮助达伦记住了一些更困难的结果,如 9×8=72。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规律:(1)如果人们能够把新信息与他们已有的的知识联系起来,那么,学习就会更容易;(2)如果人们能够把几个新的信息片段与一个统一的组织结构联系起来,那么,学习就会更容易。

启发:作为老师,我们关注学生的认知加工的特点是及其有益的。我们不仅要考虑我们想要学生学习什么,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这些内容。

(二)有意义学习的角度。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在地理课上,卡福雷拉小姐描述了去年夏天在希腊的旅行。她拿着一张巴特农神庙的明信片,向学生解释说这个建筑全部是由大理石建成。达伦坐在教室的后面,明信片看的不是特别清楚,他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与他们家曾经有过的相似的由大理石造成的建筑物,惊叹古希腊人是如何把它们粘在一起的。达伦把新信息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了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

启示:(1)当学生采用机械学习时,老师不能责怪他们。因为学生经常被要求一字一句地背诵一些知识,而不是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大部分的考试是考察学生对事实材料和规律的掌握, 而不是考察学生把这些事实和规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或与先前学过的课程联系起来

页脚内容12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唐山校园网平台(3)分化性强化。分化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差异作出反应。分化性强化是指我们要利用一些线索、信号和信息来强化某些特定的行为、目标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强化某一行为,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作出某一反应会得到某种奖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很明确,学习动机就会增强。要使学生学会分化,还必须对他们反应的正确和错误提供反馈。9.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a4wc71c7502tjb2ixwe3xy6q955i0014r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