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贮砂斗槔容积应按1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池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排砂管直径应不小于0.3m。
6.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
7.除砂一般宜采用机械方法。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晒砂厂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的长度。
说明:
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的优点,分两格。 运行参数:
沉砂池长度 15m 池总宽 4.6m
有效水深 0.76m 贮泥区容积 2.06m(每个沉砂斗) 沉砂斗底宽 1.3m 斗壁与水平面倾角为 60 斗高为 0.7m 斗部上口宽 2.1m 2.5.3、厌氧池
二级处理的主体构筑物,是活性污泥的反应器,即厌氧、缺氧、好氧反应器。其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经过曝气池后,水质得到很大的改善。
运行参数:
建造一组厌氧池,采用推流式设计。
厌氧池尺寸: 长23m,宽50米,横向分为两廊,则每道长度为50米,宽23米,高H=5.5m 2.5.4、缺氧池
运行参数:
建造一组缺氧池,池中设搅拌装置。
缺氧池尺寸: 长28m,宽50米,横向分为两廊,则每道长度为50米,宽28米,高H=5.5m 2.5.5、好氧曝气池
本设计采用推流式曝气池,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设计参数:
设计进水量:6万m/d BOD污泥负荷率:0.239BOD5/(kgMLSS·d) 混合液污泥浓度:2310mg/L 水力停留时间:6.8h 工艺参数:
长:57米 宽:6米 有效水深:5米 实际停留时间5.2小时
3
0
3
曝气池与厌氧池、缺氧池合建,进水均选用普通铸铁管。其中厌氧池出水进入对称式配水槽为曝气池的两组平行部分均匀布水。
出水系统采用倒虹吸式中央配水井,二对沉池进行布水。 2.5.6、二沉池
设计参数:
设计进水量:Q=60000m/d
表面负荷: qb范围为1.0—1.5 m/ m.h ,取q=1.2 m/ m.h 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5 h 运行参数:
沉淀池直径D=26m 有效水深 h=3m 池总高度 H=5.28m 贮泥斗容积Vw=610m
出水系统:采用双边溢流堰,在边池沉淀完毕,出水闸门开启,污水通过溢流堰,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液通过池内得排水渠排除。在排水完毕后,出水闸门关闭。
排泥系统:采用周边传动轨道式吸泥机, 2.6、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3
3
2
3
2
3
2.6.1污泥泵房
(1)回流污泥泵选用LXB-1000螺旋泵3台(2用1备),单台提升能力为660m/h,提升高度为3.5-4.0m,电动机转速n=48r/min,功率N=15kW。
(2)回流污泥泵房占地面积为9m×6m。
(3)剩余污泥泵选两台,2用1备,单泵流量Q>2Qw/2=5.56m/h。选用1PN污泥泵Q 7.2-16m/h, H 14-12m, N 3kW。
(4)剩余污泥泵房占地面积L×B=4m×3m。
3
3
*8
3
1。 ?3.0m?H3.0m22.6.2污泥浓缩池
采用间歇式重力浓缩池。 设计规定及参数:
①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②污泥固体负荷: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d)当为剩余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d)。
2
2
*8
③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运行参数:
设计流量:每座0.003m/s,采用2座
进泥浓度 10g/L 污泥浓缩时间 16h 进泥含水率 99% 出泥含水率 97% 泥斗倾角 60度 高度 3.1m 贮泥时间 16m 上部直径 12m 浓缩池总高 3.7m 泥斗容积 2.9m
3
3
计算完成后进行平面、高程布置,布置原则美观,紧凑,投资低。 2.7、污水厂平面,高程布置
2.7.1平面布置
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物,在对它们进行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和水力要求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厂区内的平面布置应考虑:
(1)贯通,连接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管道应直通,应避免迂回曲折,造成管理不便。 (2)土方量做到基本平衡,避免劣质土壤地段
(3)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产间距,以满足放工要求,一般间距要求5~10m,如有特殊要求构筑物其间距按有关规定执行。
(4)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在平面上应尽量紧凑,在减少占地面积。 2.7.2管线布置
(1)应设超越管线,当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排入水体。 (2)厂区内还应有给水管,生活水管,雨水管。 辅助建筑物:
污水处理厂的辅助建筑物有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所,存储间,其建筑面积按具体情况而定,辅助建筑物之间往返距离应短而方便,安全,变电所应设于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化验室应原理机器间和污泥处理构筑物,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化验室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夏季主风向所在的上风中处。
在污水厂内主干道应尽量成环,方便运输。主干宽6~10m次干道宽3~4m,人行道宽1.5m~2.0m曲率半径9m,有30%以上的绿化。
*9
2.7.3 高程布置
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使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力流考虑为宜,厂内高程布置的主要特点是先确定最大构筑物的地面标高,然后根据水头损失,通过水力计算,递推出前后构筑物的各项控制标高。
根据设计水面标高,推求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水面标高,根据和处理构筑物结构稳定性,确定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地面标高。 3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
3.1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3.1.1泵前中格栅 3.1.1.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60000m/d=694.4L/s, 栅前流速v1=0.65m/s,过栅流速v2=0.8m/s 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b=2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栅渣/10m污水
3.1.1.2设计计算
(1)确定格栅前水深:最大设计流量Q?max3
33
3
60000?1.3153 ?0.913m/s864002Bv取栅前流速v=0.65m/s,格栅安装倾角为60度,则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max?112计算得::栅前槽宽B1?2Q?0.913max2?1.68m ,栅前水深h=B1/2=0.84m
v0.651Qmaxsin?0.913sin60?(取n=64) ??63.2bhv0.02?0.84?0.82(2)栅条间隙数n?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数n=32条
(3)栅槽有效宽度B2=s(n-1)+bn=0.01(32-1)+0.02×32=0.95m
总水槽宽B=2B2+0.2=2*0.95+0.2=2.1m(考虑中间隔墙厚0.2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开角)
B?B2.1?1.681(其中α1为进水渠展??0.58m2tan?2tan20?1L1 ?0.29m2(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6)过栅水头损失(h1)
选栅条形状为矩形截面,取k=3,则
22v0.010.83 h?kh?ksin?3?2.42?()?sin60??0.0814m102g0.022?9.81??434其中:?????s?? ?b?h0:计算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β: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84+0.3=1.14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84+0.0814+0.3=1.22m
(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1.14/tan60°=0.58+0.29+0.5+1.0+1.14/tan60°=3.03m (9)每日栅渣量ω= 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10) 校核:水头损失为0.0814大于0.08小于0.15,符合要求。 (11)计算草图如下:
栅条 工作平台 Q?w?8640060000?1.315?0.0533max1>0.2m/d所以??3.0m/dK?10001.315?100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