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永华
来源:《高等教育》2016年第06期
摘 要: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师应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尤其要珍视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另外,教师要注重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成长;有效途径
新时代之下,人们对“心理问题”这种存在年代久远而关注年代尚新的新兴问题甚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心理问题”属于“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在于“心理问题”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身体病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而小学生作为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时期的幼年生命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影响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需要重视。作为小学阶段的教育者,更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密切关注。 一、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健康素质
小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依赖于心理素质的水平。在小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各种素质的发展,便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孩子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天使,纯真可爱,顽皮活泼。他们需要一个既轻松又愉快的心理环境。班主任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孩子支撑起一块没有风雨的天空,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主题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为了让教育者有更好的平台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引导,更在于让学生自己加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们传授正确的心理价值观,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健康指导,还可以对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做一个预防。即告诉他们正确的心理状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