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一章 学业质量测评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 文科

学业质量测评(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

考点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题号 1、2、3、15 4、5、6、7、10、11、16、26、29 8、9、12、13、14、17、27、28 18、19、20、21、22、23、24、2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我国“十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3题。

1.以上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答案 C

解析 四类功能区有多个划分依据,既有自然指标也有社会经济指标,故属于综合指标。

2.下列关于所划分四类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答案 A

解析 四类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答案 B

解析 四类区域各具特色,体现了区域差异性特点。

B.自然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高考 文科

读甲、乙两图,完成4~6题。

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C.降水量不同 答案 B

解析 由甲、乙两地的农作物熟制及两地经纬度位置可推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

5.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答案 D

解析 由甲图判断出P平原是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6.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乙图所示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③④⑤⑥符合乙图所示区域特征。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7~9题。

B.③④⑤⑥ D.②⑦⑧ B.生物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B.热量不同 D.地形不同

高考 文科

7.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C.土壤都比较肥沃 答案 A

解析 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内陆地区,A项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共性是它们都位于我国季风区、土壤都比较肥沃、都是平原地区,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答案 D

解析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D项符合题意。

9.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地区商业贸易发展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松嫩平原重化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 D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当地的矿产资源比较少,发展重工业的原料来自该区域之外,D项符合题意。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据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高考 文科

此完成10~12题。

10.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C.自然资源丰富 答案 C

解析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地都在长江沿岸,水陆交通便利;“长三角”的工业基础更好,劳动力素质更高。

1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 )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答案 B

解析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但机械化水平不高,A项错误;三个中心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B项正确;这里的城市化水平不太高,C项错误;重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D项错误。

12.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除人口增长迅速外,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B.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随棉花价格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 D.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 答案 A

解析 三城市所在平原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减小以及城市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13~14题。

B.水陆交通便利 D.劳动力素质高

高考 文科

13.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答案 C

解析 对比阶段Ⅰ到阶段Ⅲ的三幅图可知,阶段Ⅲ相比阶段Ⅰ,村庄的数量增多,且出现了中等城市,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14.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从阶段Ⅲ到阶段Ⅳ,耕地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15~17题。

2020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一章 学业质量测评

高考文科学业质量测评(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点分布表]考点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题号1、2、3、154、5、6、7、10、11、16、26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a23y6rl640daes3y3831emx02sb8q00vm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