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

7.1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保护区管理机构,理顺各方面关系,对辖区内大鲵的生活水域和相关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掌握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杜绝水域污染、偷捕等违法行为,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水域环境监测,有效遏制资源状况恶化的势头,促进区域内水质明显好转,为水生野生动物提供优质栖息环境,实现资源的恢复性增长。项目建成后,驯养种鲵300尾,年繁殖量3.5万尾,年育苗量1万尾(15cm),年育种量5000尾(20—30cm),按照增殖放流有关规定选择一定数量的大鲵在保护区内放流,实现种群数量的增加。 7.2 项目建设任务

在****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设增殖救护研究中心,集水域环境监测、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和管理、驯养繁殖、救治保护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重点保护大鲵物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为主要目的,并通过人工驯养、繁殖等手段,恢复大鲵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栖息环境。

1) 开展水域水质监测

针对娘娘坝镇多年来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及部分大鲵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危害的现象,在保护区内开展水域水质监测工作,对水域水质环境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与评估。水质分析指标包括PH值、溶氧、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36

2) 开展资源调查和管理

开展保护区内大鲵、水獭、山溪鲵等的生活习性与生物学特性的调查,掌握并记录其数量、繁殖及栖息场所等,并加强对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

3) 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救治

建立水生野生动物救治、驯养、繁殖中心,对伤病、误捕等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进行救治、暂养、驯养及放归,并对大鲵和山溪鲵进行驯养,开展人工繁育试验,进行保护和增殖。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向科研单位、水族馆、有资质个体驯养场提供苗种,做到合理开发利用。 7.3 建设规模

****大鲵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350公顷,分管护设施、科研监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和办公及附属设施四大块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1. 管护设施:建设永久性界碑20个、标牌30个,宣传牌7个,围栏5000m,在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六条支流分别建立基层保护站,每个保护站30 m、砖木结构。购臵仪器设备17台(套)。

2.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建设实验及标本室110㎡,人工模拟河道150m,育苗室400m,育种室400m,救治室400m,小规格饵料培育池360 m,大规格饵料培育池1200 m,沉淀池50m。购臵仪器设备15台(套)。

3.宣传教育设施:建设科普宣传教育室40㎡。购臵仪器设备15

2

2

3

2

2

22

37

台(套)。

4.办公及附属设施:建设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一座,总面积320 m,其中研究室110 m,会议室45m,宿舍75m,职工食堂45m,信息室45 m;另建饲料加工间库房89.1m2,锅炉房36.1m2,配电室16.83m2等。购臵仪器设备28台(套)。 7.4 总体布局 7.4.1设计原则

(1)保护与人工驯养繁殖相结合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珍惜濒危水生野生物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人工驯养、繁殖,通过放流,使人工增殖与自然保护增殖同步进行。

(2)区域完整性原则。减少不良因素对保护区的干扰和影响,保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

(3)面积适宜性原则。有一定的适宜水域与环境,能满足被保护种群栖息、驯养及繁殖等生态生物学特性所必需的最适空间,并有一定的污水净化场所来保证操作和水质不受污染。 7.4.2 项目总体布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立足当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建成集自然保护与大鲵驯养、繁殖、放流为一体的大鲵保护区。保护区以保护水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资源多样性、遏制大鲵种群数量日趋减少的不良态势为宗旨,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区域性渔业法规,采取大鲵增殖放流、划定大鲵保护区、设立保护机构等综合措施,力争短期内基本遏制大鲵鱼类资源恶化的势头,维护生态平衡和合理开

2

2

2

2

2

2

38

发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7.3.2.1 项目构成

本项目由保护区域和增殖救护研究中心二部分组成,其中保护区域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部分组成。 7.3.2.2 保护区域布局

(1)核心区:总面积为75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91%。核心区包含主要保护对象及伴生生物的生活、繁衍、栖息水域及陆地延伸主要保护对象及伴生生物的活动区域。核心区以保护区内各河流平水年丰水期最大水位为界。严格保护核心区域内一切资源和自然生态,维护主要保护对象及伴生生物的自然生活、栖息和繁衍状态,杜绝一切人为活动的影响,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依据。核心区以****区南部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人烟稀少的白家河流域的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六条支流及山涧溪流的河谷地带为主,该区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多为高山深谷,河流及溪流水质清澈见底,形成许多天然深水池,其间石穴纵横分布,森林植被覆盖度极高,河流及溪流中水生昆虫、鱼、蛙、蛇等资源十分丰富,为大鲵提供里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非常适宜大鲵的生活、栖息和繁殖等环境。核心区是主要保护对象及伴生生物的集中分布区域,故应执行严格的保护手段。

(2)缓冲区:总面积为56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83%。该区域是大鲵洄游和次要活动区域,属核心区延伸的周边区域,对大鲵及部分伴生生物的延续具有很强的缓冲性。缓冲区以核心区边缘水平向两侧外延伸22m为界。禁止在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因教学

39

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域从事非破坏性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应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方可进入。

(3)实验区:总面积为104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4.26%。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延区域,该区域即是大鲵的活动区域,又是进行大鲵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人工驯养繁育及开展环保教育的区域。实验区以缓冲区边缘水平向两侧外延伸30m为界。通过实验区开展大鲵生态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全面科学研究,为大鲵种质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保护、增殖的目的。在庙川河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建立增殖救护研究中心。

(4)保护站:为了及时有效的记录大鲵生长期、年龄组成、活动范围及分布,选择交通方便、自然条件好、大鲵丰富的庙川河、花园河、望天河、螃蟹河等六个地点建设保护站。配备望远镜、GPS定位仪、摩托车、网具等管护工具。

(5)永久性界碑:在本项目保护区域与周边接壤的地方设臵界碑,设立标志,确定自然保护区域范围,界碑从起点到终点依序进行编码,每10km埋设1座,弯曲段适当加密,共埋设20座。

(6)永久性标牌:在保护区域的周边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河流交叉点、主要交通路口等树立永久性标牌公示。

(7)宣传牌:在重要保护区域,设立宣传标牌,使公众理解保护目标及法律规定,并予配合。具体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及交通发达的地点。

40

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7.1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建设保护区管理机构,理顺各方面关系,对辖区内大鲵的生活水域和相关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掌握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杜绝水域污染、偷捕等违法行为,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水域环境监测,有效遏制资源状况恶化的势头,促进区域内水质明显好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9ypk17occ4ddq3430jm4g4gh0kzl900yg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