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保护区功能区划分
根据大鲵的分布情况,以及必要的环境要求,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
1)核心区:总面积为75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91%。核心区包含主要保护对象及伴生生物的生活、繁衍、栖息水域及陆地延伸主要保护对象及伴生生物的活动区域。
2)缓冲区:总面积为56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83%。该区域是大鲵洄游和次要活动区域,属核心区延伸的周边区域,对大鲵及部分伴生生物的延续具有很强的缓冲性。缓冲区以核心区边缘水平向两侧外延伸22m为界。禁止在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域从事非破坏性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应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方可进入。
3)实验区:总面积为104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4.26%。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延区域,该区域既是大鲵的活动区域,又是进行大鲵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人工驯养繁及开展环保教育的区域。实验区以缓冲区边缘水平向两侧外延伸30m为界。通过实验区开展大鲵生态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全面科学研究,为大鲵种质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保护、增殖的目的。在庙川河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建立人工驯养繁殖基地。 5.4 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5.4.1 建设地点
项目增殖救护研究中心拟建于****区娘娘坝镇柳林村,东至河流,
26
南至荒地,北至山嘴,西至山根,东西宽100m,南北长340m,占地面积50亩。 5.4.2 建设条件
场地水源为河水,由北峪河供给,三相电源齐备,由娘娘坝供电所供应,相距1000m;交通、道路均方便畅通。
27
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
6.1 工艺流程
通过本项目建设的实施,可以强化保护措施和加大保护力度,使保护区大鲵种群数量得到回升,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同时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建立****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鲵救护研究中心,开展大鲵生态、生理、生殖等方面研究,进行驯化、亲鱼培育、人工孵化、育苗、放流等试验工作,尽快恢复和增加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资源调 查 捕获成体 增殖救护研究中心 救治、驯养、繁殖 保护站 保护区(包括支流、沼泽。) 6.2 主要技术方案 6.2.1 保护工作
(1) 资源调查与保护
对大鲵的野生数量、分布位臵、栖息地、繁殖场、产卵场、产卵季节、雌雄比例以及活动规律等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并掌握大鲵的食物结构和组成、生长速度、繁殖特点等生活习性,并对放流后种群数量周年变化情况做详实观察、记录和总结对比。
设置界碑 设置标牌 科普、宣传 图6-1 大鲵保护工艺流程图
28
在做好资源调查及了解掌握大鲵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重点加强核心区与缓冲区的保护,核心区禁止一切人为干扰。采取野外观察监测与救治、人工繁殖放流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渔政执法人员流动巡查保护力度,有效打击偷捕、滥捕、炸鱼、电鱼等违法行为,维护流域内生态环境,以保障大鲵种群生存、恢复、增殖的良好环境。
(2) 环境保护与管理
通过建立****大鲵保护区管理局,理顺各方面关系,使保护区的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争取使水质保持在国家一类水或接近一类水标准不下降,为大鲵及鱼类生存提供优良的环境,另一方面大鲵及鱼类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丰富的鱼类资源又为大鲵种群资源恢复及数量增加提供充足的饵料基础。 6.2.2 驯养繁育
在保护区建立大鲵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建设自然生态型模拟河道和驯养池、繁殖池,通过驯养、繁殖、人工培育、救治和放流,尽快恢复保护区内大鲵种群资源, 6.2.3大鲵的饲养管理
(1)日常管理
大鲵经过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增长,密度相对增大,而大鲵病也随之发生,因此,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大鲵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一勤、二早、三看、四防。
一勤:勤巡池。每天巡池3次,早晨巡池看摄食后情况,中午巡
29
池注意水温变化,晚上巡池观察大鲵摄食状况。
二早:早放养、早开食。注意春节后水温上升时,是否在摄食,若未摄食要采用加温使大鲵尽早摄食。
三看:看摄食、看是否抢食或有无吐食现象、看水质。看摄食主要是看大鲵在食场摄食是集中还是散乱。看是否抢食或有无吐食现象,以便调整投饲量。看水质主要是看水质是否清新、透明度是否高,以便采取措施改善水质。
四防:防暑、防病、防逃、防水变。
防暑是夏天大鲵池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夏季水温高,易死亡。因此,要采取防暑降温,有利大鲵生长,室外防暑主要采取设臵遮荫物,这样有利大鲵“度夏”。
疾病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大鲵摄食及成活率和产量,大鲵疾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要随时注意大鲵的摄食活动情况,如发现有离群独游,要检查研究病况,采用隔离防治措施,及时治疗。
(2)水质管理
大鲵池要求水质清新,浮游动物和敌害生物少,透明度为5Ocm一60cm,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鲵的摄食和大鲵疾病的发生。水质好,摄食能力强,体质健壮,则发病少。
换水:大鲵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更换池水。一般每天换水量为2/3。当夏季高温及水质恶化时要将池水排干,再加注新水。
做好保持池水的清洁工作,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捞除浮在水面上的残饵、污物及死亡大鲵等。保持池水的清洁,防止由于此类物质的腐烂而污染水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