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颁布实施);
(9)《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1990年10月30日颁布实施);
(10)《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11《)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006年2月14日实施); (1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13)《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NY/T 1716—2009。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背景
大鲵(Andrias davianus)因其叫声宛若婴儿哭叫,其指、趾型似人手,故又称娃娃鱼。大鲵在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两栖类水生野生动物。目前,世界上生存下来的大鲵只有2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也有一定数量分布。但我国的大鲵从个体和体质上均优于日本大鲵。我国大鲵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而甘肃大鲵体质较好、数量较多,不仅在秦岭以南的陇南地区的康县、文县等山区广泛分布,而且最为特殊的在秦岭北坡的天水市****区南部的山区也有一定的资源量,在****区南部山区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嘉陵江支流白家河流域的支流历史至今均有分布,目前在野生环境中尚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自2004年至今,在****区李子园境内的白家河支流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等流域及溪流均捕到过和见到过野生大鲵,最大个体达10余公斤,累计见到的大鲵数量超过50余尾,其中渔政部门没收非法捕捞并放生的大鲵28尾。
在大鲵的科学研究方面,早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就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内的大鲵科学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淡水生物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黄河水产研究所、武陵大学等教学和科研单位先后在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国家级大鲵驯养繁殖中心、陕西汉中大鲵国家级驯养繁殖
7
中心、江西靖安县大鲵自然保护区、江西靖安县首座大鲵生态园等大鲵驯养繁殖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大鲵的生态学、生理学、生殖繁育学、保护学等的研究。目前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已取得初步成功。我省在大鲵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区畜牧兽医局先后派出渔业技术骨干到湖南、陕西、湖北等地学习、考察大鲵的驯养繁殖、生态保护等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效果显著。目前,在驯养繁殖大鲵取得初步的成果,为大鲵的研究、保护、增殖放流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是目前现存的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也是现有的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比恐龙还早的活化石,是典型的原始过渡性动物的代表,对研究动物从水生走向陆地的进化过程有重要意义。经甘肃省天水市****区人民政府申请,现已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天水市麦积区,西与礼县、甘谷县接壤,南接徽县、西和县,北靠甘谷县、麦积区。海拔1110米至2716.9米,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土地面积2409.41平方公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介于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区境内分布着长江水系白家河流域的多条支流,山溪沟壑纵横,山泉伏流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溪河两岸植被完整,乔灌丛生,环境阴凉,交通方便,河水清澈见底,清潭密布,奇石纵立,是大鲵栖息繁衍的最佳环境。在****区南部水源充足,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
8
乡)境内的嘉陵江流域白家河及其支流,历史至今,是秦岭北坡大鲵主要的生活、栖息、繁殖区域。近年来,在区政府科技兴区、依法治区政策的推动下,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显著提高,许多农民自发的加入到保护大鲵的行业中来,一些农户开始驯养繁殖大鲵,****区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加大了保护、宣传和管理力度,并在技术、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对大鲵的驯养繁殖和保护给与支持,目前,已取得初步成绩,为大鲵资源的恢复带来了希望。但是,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自然保护区的项目为载体、技术为依托、实力为基础、管理为根本,切实做好大鲵的保护工作,逐步恢复其种质资源和生存环境。 2.2.1是保护濒危物种大鲵资源的需要
****区娘娘坝镇境内白家河流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源头之一,自古以来大鲵就生活在白家河流域,是其理想的栖息地。该区域在地理位臵上属于秦岭地槽,处于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在我国大鲵分布纬度上处于靠北端,地理位臵十分特殊。由于该区域植物生长期短,有效积温小,有机质分解缓慢,植被顺向演替时间漫长,河床以上林区是经过多年形成的最稳定的原生级植物群落,一旦受到破坏难以恢复,对水源涵养和河水流量影响很大,直接危及大鲵的分布和繁殖。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白家河流域内生活着众多的的野生大鲵。随着人的生产生活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加之电、毒、炸、捕等行为时常发生,大鲵种群资源锐减。目前,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经费短缺,保护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如不加以保护,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大鲵将面临灭绝的
9
危险。
2.2.2是维护生态系统的需要
保护区内山大沟深,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地势地貌复杂,地区差异显著,具有四季分明、温凉而湿润,河谷、浅山、高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的特点。水资源丰富,天然径流量4276.59万m3/年,保护区内水温年平均在8—12.5?之间,森林履盖率高达75%。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古以来流域内形成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动物种群数量下降、鱼类品种减少。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可使流域内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地拯救濒危珍稀大鲵及其伴生的水生野生动物,具有巨大的保护价值。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河水量锐减,加之人为的乱捕滥炸,部分农药残留物的排放,致使大鲵分布数量不断减少,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为防止这一名贵水生种质资源的灭绝,保持一个健全完整的生物链,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并且也能保持水域环境不受污染,保障区域内及下游人畜饮水安全。还可以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小气候和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2.2.3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区白家河流域属秦岭地槽,处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从温润向湿凉过渡,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到草原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臵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自然物种资源。保护区植物共有3门20科142个种和亚种,栖息着5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和丰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