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进行古诗词鉴赏复习,这一专题是我们中考必考题型,也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题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中考解读。 出示中考解读
考查范围:均为课内外古诗词
考查内容:涉及诗歌体裁、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炼字、修辞等 所占分值:6~7分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掌握诗词文体知识,能准确概括诗词主旨情感。
2.能够概括诗词主旨感情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方式:课件展示,学生齐读以明确 二、夯基础
出示自学指导
分析近几年中考题,寻找中考知识点,快速回顾诗词文体知识 并准确回答问题。
要求:独立思考 快速高效
时间:5分钟
方式:课件展示,教师读以明确 出示相关考题
1.[2016.德州]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2014.德州]“斜”现在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 ) 3.[2024.德州一练]这首诗从内容上属于( ),从体裁上属于近体诗中的( ),这种诗一般要求( )和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的。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教师明确:考点有古诗体裁、古诗押韵、诗的分类 学生看题思考 教师提问:
1. 这组题目考察诗词曲中的哪一类? 2. 考查了诗的哪些知识? 3. 如何区分绝句和律诗?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悟感情 找方法
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典型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并概括答题方法。 要求:读一读 悟一悟 写一写
时间:10分钟 出示经典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学生自由读诗,揣摩作者情感
2、提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3、学生概括答题方法,教师点明:看题目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1、学生自由读诗,体会作者情感 2、点名回答
3、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经历来揣摩诗人情感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漫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诗,揣摩诗中道理 2、点名回答
3、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会道理。 小结:1、看题目2、抓作者3、明意象
五、当堂训练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抓住题目中的“变化”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并确定答题思路
兴长、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生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菊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
★本题考查诗的体裁和意象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言绝句 秋季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意象分析作者情感
表达了诗人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之情
四、板书
专题八 古诗词鉴赏(一)
古体诗
诗
近体诗
字数
词
风格 情感体会类题目答题方法
1、看题目2、抓作者3、明意象
学情分析
古典诗歌以语言含蓄凝练,意境丰厚深远见长。诗歌中不仅有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还有对事件的叙述、情感的表达。这些都被诗人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体现出来。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是通过联想、想象,对诗歌进行场景再现,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根据平日表现及学考中此题型的得分数据来看,学生对古诗文有关的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掌握不扎实,对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把握不精准,这主要源于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思想阅历不多,对许多情感感受不深。面
对中考,针对学情,进行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很有必要。结合考点及学生的学情从文体知识和思想情感切入点入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技法,最后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效果分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古典诗歌以语言含蓄凝练,意境丰厚深远见长。诗歌中不仅有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还有对事件的叙述、情感的表达。这些都被诗人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体现出来。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本节课是中考复习课,应让学生在夯实旧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并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知识网。在这节课中,我紧扣考点,引导学生梳理已掌握的文体知识,并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夯实,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夯实了基础还增强了自信心。第二部分体会诗歌情感,寻找答题技巧,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一部分通过学生自读,同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快速的寻找到古诗词鉴赏情感类题目的突破口,在教师出示经典事例后,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讨论找到答题的方法,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检测学生课堂上掌握情况,我设置了当堂训练部分,这部分采用复习课“练—讲—评—练”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总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技法,最后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材分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古典诗歌以语言含蓄凝练,意境丰厚深远见长。诗歌中不仅有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还有对事件的叙述、情感的表达。这些都被诗人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体现出来。 德州市教育局颁布的《德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语文学科》指出: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
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学考之中,也是围绕诗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深邃的意境这些特点来命题的。其中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自己是针对中考的考点主要是抓住了诗歌文体知识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两方面进行的。
测评练习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抓住题目中的“变化”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并确定答题思路
兴长、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生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菊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
★本题考查诗的体裁和意象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言绝句 秋季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意象分析作者情感
表达了诗人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之情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进入九年古诗词鉴赏的第一节课,从平时测验来看,学生古诗词鉴赏类题目失分较多,所以将古诗词鉴赏设为复习重点。
本节课设置难度不大,主要复习古诗词文体知识和体会古诗词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体会诗歌情感是本课难点。学生在本节课中文体知识掌握较好,但体会诗歌情感接受较慢,在引导学生寻找体会诗歌情感方法的过程中,个人感觉引导不太到位,学生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