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决定二者必须协调配合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经历了多次调整,但从政策实践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为此,笔者提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纯运用其中某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这就要求两者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调控能力。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协调配合方式 一般情况下,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在一定时期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例如,货币政策有利于总量调节和经济稳定,财政政策对结构和经济增长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现实经济往往不只是出现某一问题。这样,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过程中,需要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采取不同的协调配合方式。 (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投资,增加

社会保障支出,增加财政贴息等措施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未实现充分就业),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宜采取“双松”的政策组合。但是,这样的政策组合在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大就业的同时,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很大。 (二)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提高税率和削减政府支出等方式来抑制投资和消费,减少货币供给。在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政府面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宜采取这种政策组合。但是,这种组合虽然可以有效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容易矫枉过正,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三)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松的财政政策对于刺激需求,克服经济萧条,调整经济结构比较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滞胀)以及经济结构失衡时,宜采取这种组合模式。这种组合能够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组合,会增大财政赤字,积累大量国家债务。

(四)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当经济中出现货币发行过多但还未演变为通货膨胀时,为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应急于收紧银根,回笼货币,而应采取增加财政收入、紧缩财政支出的对簧,即选择“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的搭配。

当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节总需求的时候,也调节着总供给。选择政策组合时,应不只是看到需求的一面,还应兼顾供给,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既可以用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措施来抑制需求的增长,也可以用松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措施来促进供给的增长。不仅如此,当社会供求平衡而结构失衡时,采取或松或紧的调节方法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共同促进供求平衡是非常有效的。

二、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靠举债来扩大支出,政策回旋余地小

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一直采取“增债扩支”的方式,形成了财政支出的刚性增加。一方面,以前国债资金使用有很多继建项目和收尾项目;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中国财政还面临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的艰巨任务。虽然有学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主要采取减税的方式,但中国国债余额已经积累到一定规模,而且由于下岗、失业问题比较严重,亟需财政拿

钱,因而减税实际上没有很大的空间。 (二)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

目前,货币政策肩负着本外币值稳定的双重任务,面临治理通货紧缩趋势和预防经济过热的两难选择,操作空间有限,主要表现在:央行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频繁地进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增加的重要来源。虽然从总体上看,2003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还在低位徘徊,表明通货紧缩的阴影还未消失,但中国的货币和信贷增长处在1998年以来的最高位,加上已经出现了局部投资过热现象,信贷风险上升,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缺乏工具。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一般是短期国债。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作为发债主体的财政部在国债的发放上倾向于发行中长期国债,而一年期以下的国债很少,这使得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受到很大制约。

三、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路 (1)赋予积极财政政策以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的含义。鉴于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可以适当减少国债的发行规模。同时,由于中国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欠债较多,应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强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时机成熟时也可进行税制改革,重点由拉动投资

需求转为调节社会分配、拉动消费需求。应尽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使财政功能进一步由经济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 (2)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关注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并以改革促进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之间逐渐形成了有机关联,央行在货币市场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应密切关注其他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应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从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3)推进国债运作管理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国债运作管理方面,可以考虑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即全国人大每年给财政部批准一个国债余额指标,这个指标是上一年的国债余额加上本年度财政预算赤字之和。在这个指标内,由财政部视市场情况灵活掌握发行规模和期限品种。为解决财政部发行短期国债缺少动力,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又缺乏短期国债工具的矛盾,一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可不列入当年的国债发行计划,当财政账户出现临时性头寸不足时,财政部可以迅速发行短期国债用于周转。在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中,要明确财政投融资与商业银行投融资的界限,既提高财政投融资的投资效益,又保障货币政策免受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冲击。

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

浅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决定二者必须协调配合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经历了多次调整,但从政策实践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为此,笔者提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思路。【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9u780trvs4x67j2pwjr92i2p9mey901dr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