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不合作的下级【分龄对待宝宝的“拒不合作”】
对待不合作的下级【分龄对待宝宝的“拒不合作”】
1动不动就抓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11个月的彤彤开始喜欢用手抓人,被抓疼的爸妈或外婆训他。他还一副无辜的样子…… 原因分析: 这么小的宝宝喜欢抓人,还没有道德意义上的伤害动机,更可能的原因是如下几种: 1.由于交往技能不发达,宝宝用抓人来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外婆的喜爱之情; 2.某种愿望受阻而语言尚未充分发展,就选择了用抓挠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3.被妈妈或外婆冷落,借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应对方法:
训斥宝宝虽然可能奏效,但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因为宝宝抓人也许是出于爱意,一律用训来解决很可能让宝宝感到冤枉。讲道理是相对温婉的方法,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宝宝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大人的句式不能太长,也不能用否定句,否则宝宝的头脑一下子加工不了这么复杂的信息。最有效的办法是配合动作的正面表达,比如:一边抓住宝宝的手,一边告诉他:“轻轻地摸一下哦。”如果宝宝照做,还可以给他微笑或亲吻,强化他的行为。
2爱上说“不”
进入1岁半的六六。忽然多了一个小癖好,那就是跟妈妈对着干。乐此不疲。妈妈让她快点起床,“不”;过马路时,妈妈要牵她的小手,“不要”;让她饭后再喝饮料,“不”……
原因分析:
六六的这个特点其实是1岁半左右的宝宝常见的行为表现。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使得他们喜欢用否定性的语言确认自己的存在,借以挑战身边的大人。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的“不”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并不是真的“不”想做当前的事情。
1
应对方法:
当宝宝喜欢说“不”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方式跟宝宝说话,比如:“宝宝,你是想现在起床呢还是再睡两分钟?”“你是想吃卷心菜呢还是想吃玉米烙?”“你是想让妈妈牵你这个手呢还是牵那个手?”……给宝宝选择的机会,宝宝在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后,直接拒绝的概率会减少许多。 3脾气大
接近两岁的小家伙,脾气越来越大,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甚至赖地撒泼。经常弄得大人无所适从。不顺着他吧,小家伙会闹个没完;顺着他吧,则意味着要冒原则性的危险:允许小家伙一个人过马路,允许小家伙做危险的动作、吃不该吃的东西……
原因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而且由于他们特有的“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所以特别排斥他人的“异己”想法或行为,难以容忍自己的愿望受阻的现实,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怨气在心口难开,自然就容易借助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应对方法:
脾气大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家长对此要有思想准备,不轻易给宝宝扣“脾气大”、“坏脾气”的帽子,否则容易给宝宝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家长还要多站在宝宝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其合理的需要。一些需要即使看起来不合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适当满足一下也无妨。如果不能满足,就给他讲讲道理,适当安慰他的情绪,允许宝宝用哭泣来表达失望,或者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如果实在耐心不起来,冷处理一下也可以。总之,最好不要来硬的,否则宝宝会变本加厉,而且宝宝的自我意识还在发展中,动不动就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主张,也不利于他获得自主意识。
2
4护东西
彤彤本来是个非常大方的宝宝,1岁多的时候就会给来家里玩的小朋友拿玩具了,可是进入两岁以后,小家伙一下子变得“小气”起来,只要是他的东西,谁也不能碰,更为夸张的是,有时候遇到好看、好玩的东西,他也会毫不客气地霸占起来,不让别人动。
原因分析:
无论是原来多么善于分享的宝宝,到了两岁左右,都可能经历一个喜欢揽护东西的阶段,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即使他最亲近的爸爸妈妈。专业人士把这个阶段称为“物权敏感期”,它意味着宝宝的心智已经发展到主张自己所有权的阶段。
应对方法:
宝宝到了“护东西”的阶段之后,家长首先要尊重这一自然的发展规律,宝宝的所有权让他自己做主,哪怕宝宝把气氛弄得很尴尬,家长也不要强迫宝宝,否则宝宝很容易习得一种意识:自己的东西是不能做主的。甚至还会认为:妈妈更喜欢分享他东西的那个人,我的感受对妈妈来说不是那么重要。这对于宝宝的心理发展来说并不是件好事,经常被强迫分享的宝宝,长大后很容易变得不敢主张自己的正当权益。
不强迫不意味着要放弃分享行为的引导和示范。家长依旧应该在宝宝面前示范分享行为,给宝宝创造条件体验分享的快乐。比如:给宝宝一个橘子,让他帮忙分给大家,然后让他体验与大家共享的快乐。
另外,与此相关的主题绘本,比如《圣诞快乐》、《彩虹色的花》、《神奇的花瓣》、《鸽子捡到一个热狗》等,都可以买给宝宝看。一旦宝宝认同了故事中善于分享的形象,就可能模仿他们的分享行为,即使还不那么自觉,但是再遇到宝宝揽护东西时,父母可以委婉地提醒:“小兔波利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换成小猫,他会不会这个样子啊?”以此唤起宝宝的分享意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