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觉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摸索“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觉如何样表达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制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晰; 教学方法:采纳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
课前预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要紧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要紧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现使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制造出来许多辉煌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
教师第一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依照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定是凶是吉。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确信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教师连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现有关甲骨文的资料: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小孩?是男呢依旧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
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确实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觉,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觉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当一八八九年他在北京发觉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 “龙骨”变成了宝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幸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连续大量人为地毁灭。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现,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觉、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觉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宝贵的历史文物。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和西周的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要紧生产工具是用什么制造的?学生回答:青铜。教师引导学生摸索,青铜是如何样冶炼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都有哪些闻名的青铜器呢?下面就请第二小组给我们介绍商潮和西周的青铜器
学生演示自制课件,介绍包括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在内的几件有代表性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然后引导学生摸索问题1、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期?2、代表作是什么? 3、商周的青铜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估量学生能够毫无问题地回答出商朝和四羊方尊,然而特点可能概括不全。教师应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请本组同学加以介绍。 2、古蜀国青铜文明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商朝的统治区域,然后提问:商朝时期四川地区是不是商朝的一部分?学生回答:不是。那么,那个地点的先民制造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奇异的古蜀国文化。
学生演示自制课件,介绍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青铜文化。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古蜀国青铜器与商朝青铜器有何不同?并引导学生讨论这种专门的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古蜀国人的相貌特点、社会生活特点。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还了解了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专门是古蜀国的青铜文化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从那个地点,我们能够看到,在我国奴隶社会繁荣时期我们的祖先制造了辉煌辉煌的文化,我们的祖国不愧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
一。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先感到自豪,要努力学习制造更加辉煌的现代文明,如此才能成文一个合格的华夏子孙。
教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安排学生课前预备相关材料,通过主题发言、虚拟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依照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国文化的差不多情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今约有( )。 A.3100年
B.3600年 C.2500年 D.1100年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尧舜禹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差不多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竹帛书显现于春秋时 D.大篆显现于西周晚期
二、双项选择题 1.商周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金文 2.南朝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那时的青铜器的代表是( A.司母戊鼎 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识图题 观看下图,请回答:
①此器皿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个朝代的青铜艺术?
②什么缘故说它是青铜器中名闻中外的精品?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