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部分) 出嫁者 申姜 姜氏 番改
据表可知,西周晚期 A. 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 B. 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 C. 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 D.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
所在国 中国 齐国 番国 娶入者 出嫁者 齐姜 所在国 齐国 陈国 丰国 娶入者 出嫁者 苏改 所在国 苏国 ?国 褒国 娶入者 周厉王 陈妫 丰妊单 周宣王 ?孟姜 褒姒 周幽王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表显示周王的联姻对象有中国、齐国、番国等诸侯国,根据所学可知,周朝的统治者就是利用姻亲关系巩固和扩大以姬姓为首的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故B项正确。一夫多妻制在西周以前就已经盛行,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周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故C项排除。西周晚期周王地位日趋衰弱,故D项排除。
2.《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表明,《晋律》 A. 注重规范官员私德 B. 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 C. 重视传承宗法观念 D. 贯彻儒家礼制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父在……父老……父亡……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表明《晋律》提倡孝道,贯彻了儒家经典重“礼”的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说明材料不仅仅反映注重规范官员私德,故A项排除。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据统计,唐代江南士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土人。这反映了 A.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 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 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答案】A 【解析】
的
【详解】材料表明唐宋时期江南士人在朝廷中所占比重上升,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故A项正确。从唐至北宋政治中心呈现东移趋势,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文化中心的南
移趋势,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变法的作用,故D项排除。
4.康熙年间,一种以古代书籍尤其是经书作为考证对象的治学方法——考据兴起。至乾嘉时期,考据成为专门的学问,学者们从古籍中寻章摘句,辨析考证,并形成著名的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兴盛反映了当时 A. 学术研究氛围的宽松 B. 儒家学说影响力式微 C. 思想文化控制的严苛 D. 经世致用潮流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思想言论,大兴文字狱。很多知识分子为了避开政治迫害,选择与政治无关的考据学,埋首故纸堆,以经书古籍为研究对象,由此形成了乾嘉学派。因此乾嘉学派的形成是君主专制下对思想控制加强的产物。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经世致用与题干含义相反,故D项排除。儒家学说在清朝仍是主导思想,故B项排除。
5.1903年,山西士子刘大鹏参加在开封举行的会试时,看到京、沪等地书商云集于此,出售各类时务书籍,凡会试者皆争相购买,以备考场中查对新法。这表明 A. 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B. 出版行业善于抓住商机 C. 国家对新式人才的需求 D.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03年……看到京、沪等地书商云集于此,出售各类时务书籍,凡会试者皆争相购买,以备考场中查对新法。”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政府科举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时务”的考查,这反映了国家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士人购买考试资料,没有涉及舞弊现象,故A项排除。材料“京、沪等地书商云集于此”可知出版行业善于抓住商机,但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长途贩运贸易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兴盛,而且这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