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色码电感器电阻值为零,其内部有短路性故障。B、被测色码电感器直流电阻值的大小与绕
制电感器线圈所用的漆包线径、绕制圈数有直接关系,只要能测出电阻值,则可认为被测色码电感器是正常的。
2、中周变压器的检测A、
将万用表拨至R×1挡,按照中周变压器的各绕组引脚排列规律,
将万用表置于R×10k
逐一检查各绕组的通断情况,进而判断其是否正常。B、检测绝缘性能挡,做如下几种状态测试:
(1). 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的电阻值;(2). 初级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3). 次级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①. 阻值为无穷大:正常;②. 阻值为零:有短路性故障;
③. 阻值小于无穷大,但大于零:有漏电性故障。3、电源变压器的检测:
上述测试结果分出现三种情况:
A、通过观察变压器的外貌来检查其是否有明显异常现象。如线圈引线是否断裂,脱焊,绝缘材料是否有烧焦痕迹,铁心紧固螺杆是否有松动,硅钢片有无锈蚀,绕组线圈是否有外露等。
B、绝缘性测试。用万用表
R×10k挡分别测量铁心与初级,初级与各次级、铁心与各次级、
静电屏蔽层与衩次级、次级各绕组间的电阻值,万用表指针均应指在无穷大位置不动。否则,说明变压器绝缘性能不良。
C、线圈通断的检测。将万用表置于明此绕组有断路性故障。
D、判别初、次级线圈。电源变压器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一般都是分别从两侧引出的,并且初级绕组多标有220V字样,次级绕组则标出额定电压值,如标记进行识别。
E、空载电流的检测。
15V、24V、35V等。再根据这些
R×1挡,测试中,若某个绕组的电阻值为无穷大,则说
(a)、直接测量法。将次级所有绕组全部开路,把万用表置于交流电流挡绕组。当初级绕组的插头插入
(500mA,串入初级
220V交流市电时,万用表所指示的便是空载电流值。此值不应大
100mA左
于变压器满载电流的10%~20%。一般常见电子设备电源变压器的正常空载电流应在右。如果超出太多,则说明变压器有短路性故障。
(b)、间接测量法。在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串联一个万用表拨至交流电压挡。加电后,用两表笔测出电阻载电流I空,即I空=U/R。
F、空载电压的检测。将电源变压器的初级接
的电阻,次级仍全部空载。把
R两端的电压降U,然后用欧姆定律算出空
220V市电,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接依次测出各绕
≤±10%,
组的空载电压值(U21、U22、U23、U24)应符合要求值,允许误差范围一般为:高压绕组低压绕组≤±5%,带中心抽头的两组对称绕组的电压差应
G、一般小功率电源变压器允许温升为还可提高。
≤±2%。
40℃~50℃,如果所用绝缘材料质量较好,允许温升
H、检测判别各绕组的同名端。在使用电源变压器时,有时为了得到所需的次级电压,可将两个或多个次级绕组串联起来使用。采用串联法使用电源变压器时,参加串联的各绕组的同名端必须正确连接,不能搞错。否则,变压器不能正常工作。
I、电源变压器短路性故障的综合检测判别。电源变压器发生短路性故障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严重和次级绕组输出电压失常。通常,线圈内部匝间短路点越多,短路电流就越大,而变压器发热就越严重。
检测判断电源变压器是否有短路性故障的简单方法是测量空载电流绍)。存在短路故障的变压器,其空载电流值将远大于满载电流的
(测试方法前面已经介
10%。当短路严重时,变压器
在空载加电后几十秒钟之内便会迅速发热,用手触摸铁心会有烫手的感觉。此时不用测量空载电流便可断定变压器有短路点存在。
大功率片状绕线型电感
大功率片状绕线型电感器主要用于
DC/DC变换器中,用作储能元件
或大电流LC滤波元件(降低噪声电压输出)。它以方形或圆形工字型铁氧体为骨架,采用不同直径的漆包线绕制而成,如图所示:老式
DC/DC变换器的工作频率仅几十
kHz(如30—50kHz),
如今新型DC/DC变换器的频率高于200kHz,老式低频电感不适用了。
在铁氧体底部沉积导电材料,经烧结后形成焊接的电极。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功率片状绕线型电感器型号不统一,尺寸也不相同,这里仅介绍一种圆形工字形铁氧体骨架构成的电感器,其尺寸、电感量范围及直流电阻范围如表所示:由表可以看出,同一尺寸的骨架可以采用不向直
径漆包线来绕制、绕的匝数不同,故其电感量及直流电阻值是一个范围电阻越小,线径越大尺寸也越大,这是个矛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标准的大功率电感量基数为
1 2.2 3.3 4.7 5.6 6.8 8.2。
常用的电感量范围为1——330uH。有时需要在试验中调整电感量,以获得最佳数值。
作为大功率片状电感器还有下列两个主要参数:最大电流及工作频率。电感线圈的使用:
(1). 磁场辐射的影响电感线圈装在线路板上有立式与卧式两种方式,要注意其磁场的辐射对邻近器件工作的影响。如卧式电感器的引线是从两端引出,装在线路板上多是横卧着,它的线圈都绕在棒形的磁芯上,它工作时,磁力线在周围散发,见图
(a)。不仅有效导磁系数低,而且其磁
(b)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场辐射会影响邻近部件的工作,特别在高频工作时影响更大。所图电感线圈的磁场辐射立式电感器无此缺点,其线圈都绕在
“工”形或“王”形磁芯上,甚至绕在很薄
的“工”形的磁芯上,工作时磁力线很少散发.有效导磁系数较高,磁场辐射小,对邻近部件影响小。同时占空系数小,分布电容也小。如图
(b)
(2). 工作频率与磁芯材料的关系由于电感器的基体是铁氧体磁芯,其工作频率自然要受磁芯材料工作频率的限制,必须慎重选择。
有关术语及定义:
1.初始磁导率μi
初始磁导率是磁性材料的磁导率(B/H)在磁化曲线事始端的极限值,即μi=1/μ0lim:H→0 B/H式中为μ0真空磁导率(4π×10^-7H/m) 通密度(T)
2.有效磁导率μe:
在闭合磁路中,如果漏磁可忽略,可以用有效磁导率来表征磁芯的性能。式中L为装有磁芯的线圈的电感量(H) 面积(m^2)
3.饱和磁通密度Bs(T):磁化到饱和状态的磁通密度。见图
1。
N为线圈匝数
μe=L/μ0N2*Le/Ae
Ae为有效截
H为磁场强度(A/m)
B磁
Le为有效磁路长度(m)
4.剩余磁通密度Br(T):
从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剩余的磁通密度。见图5.矫顽力He(A/m):
从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磁芯继续被反向磁场磁化,直至磁通密度减为零,此时的磁场强称为矫顽力。见图1。
6.损耗因素tanδ:
根据因数是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三者之和磁滞损耗因数
tanδe为涡流损耗因数
tanδ=tanδh+tanδe+tanr式中δtanδh为1。
tanδr为剩余损耗因数
7.相对损耗因数tanδ/u:
相对损耗因数是损耗因数与磁导率之比:气隙的磁芯)
8.品质因数Q:
品质因数为损耗因数的倒数:Q=1/tanδ9.温度因数αu(1/K): 温度系数为温度在
T1和T2范围内变化时,每变化
1K相应的磁导率的相对变化量:
U2为温度为T2时的磁导率
tanδ/ui(适用于材料)tanδ/ue(适用于磁路中含有
αu=U2-U1/U1*1/T2-T1(T2>T1)式中U1为温度为T1时的磁导率
10.相对温度系数αur(1/K): 温度系数和磁导率之比,即11.居里温度Tc(℃):
在该温度下材料由铁磁性(或亚铁磁性)转变顺磁性。见图12.减落因数DF:
αur=U2-U1/(U2)^2*1/T2-T1(T2>T1)
2。
在恒温下,完全退磁的磁芯的磁导率随时间的衰减变化,即
DF=U1-U2/logT2-T1*1/(U1)^2(T2>T1)式中U1为退磁后T1分钟的磁导率的磁导率
13.电阻率ρ(Ω/m):
具有单位截面积和单位长度的磁性材料的电阻。14.密度d(kg/m3): 单位体积材料的重量,即
d=W/V式中W为磁芯的重量
U2为退磁后T2分钟
(kg)V为磁芯的体积(m3)
15.功率损耗Pc(KW/m3、W/KG):
磁芯在高磁场密度下的单位体积损耗或单位重量损耗。
该磁通密度可表示为Bm=E/4.44fNAe
(T)f为频率(Hz)N为线圈匝数
式中E为施加在线圈上的电压有效值(V)Bm为磁通密度的峰值
Ae为有效截面积(m2)目前。功率损耗的常用测量方法包括乘积电压表法和波形记忆法。
16.电感因数AL(nH/N2):
电感因数定义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磁芯上每一匝线圈产生的电感量,L为装有磁芯的线圈的电感量(H)
N为线圈匝数。
即AL=L/N^2式中
??? Q:一个绕组的电感器,问题请教: :
一个绕组的电感器, 通常来说是没有相位要求的, 即不用分开始线尾和结束线尾.? A: 一個繞組的電感無相位,但是要看一個繞組是多少圏。一個繞組的電感器實際上是一個RLC電路,電阻與電感串聯,電容並聯於每一圏之中。也就是說我們常用的電感器實際上不是一個理想電感,要知道電容是有容抗的,電感是有感抗的,容抗與感抗是有相位的一個為一個為+90度。
-90度,